本報訊(李治軍)今年以來,商南縣持續下力氣抓扶貧培訓、扶貧產業、扶貧車間、扶貧超市,打造形成“扶貧鏈”,全過程力促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縣上發揮縣職教中心、朝陽技術學校等單位、培訓機構的作用,由林業、農業等部門牽頭,根據貧困戶需求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幫助群眾掌握科學種植、養殖等技術,餐飲、農家樂、個體店等經營方法,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人人有一技之長。結合“春季強基行動”,10多個包扶單位牽頭在村上舉辦了技能培訓。3月26日,由林業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術人員在過風樓鎮耀嶺河村開展板栗栽培技術培訓,現場受訓貧困群眾39人。
縣上持續推行“三產聯動”精準扶貧模式,深化“三帶一創”措施,做大“茶、菌、果、藥”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在山上、林下、地里、水中,動腦筋、找出路,結合市場,因村制宜發展特色養殖種植、電子商務、光伏發電、農特產品深加工等產業,確保主導產業穩增收、特色產業見效快。過風樓鎮水溝村利用9個組的閑置荒地新栽植無刺花椒600畝,建成花椒育苗基地1個,套種黃花菜300畝;十里坪鎮黑溝村購買艾蒿種子24噸,新建艾蒿基地230畝;青山鎮馬蹄店村新發展400畝魔芋基地、200畝金銀花基地。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旅游景區、農業園區等地,縣上動員縣內企業利用閑置廠房建設扶貧車間(社區工廠),吸納貧困群眾、留守婦女、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就近就業。目前,全縣共建成扶貧車間(社區工廠)12個,吸納338名貧困群眾就業。3月底,在位于縣城的工業園區創業孵化園內,新建成商寧工藝玩具廠,吸納用工110名,其中貧困群眾32名,月均工資1500元。
全縣建成運營7個鎮級電商服務站,42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免費為3000多名貧困群眾代銷20多種優質農特產品,實現人均增收300多元。其中,在過風樓鎮電商一條街,返鄉創業青年田存海開辦的電商店,3月份銷售農特產品465單、銷售額6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