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動“四個”覆蓋 健全網絡扶貧機制
商南讓精準扶貧搭上“互聯網+”快車
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加強網絡扶貧工作力度,不斷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構建跨部門、跨地區的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和動態管理數據資源,推動“互聯網+”與政務、產業、教育、醫療、就業、公益等服務深度融合,加快建立人員齊備的網絡扶貧工作隊伍和一套規范健全的網絡扶貧工作機制,為貧困群眾脫貧摘帽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寬帶網絡覆蓋方面,已于去年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村光纖網絡100%覆蓋,組織試點自然村開展4G基站建設。逐年擴大農村移動寬帶網絡建設范圍,鼓勵基礎電信企業進一步降低貧困人口資費水平,引導各類企業開發助推精準扶貧的移動應用軟件、移動終端,繼續推進廣電信息惠民工程。
在精準扶貧大數據覆蓋方面,完善縣級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加強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扶貧開發項目的精準管理,依托政府數據統一共享交換平臺,實現跨部門、跨地區的扶貧開發信息共享交換,開展數據分析應用,進一步推進決策科學化。計劃今年初步實現與民政、教育、衛計、國土4個部門的數據交換,到2020年實現扶貧開發部門間的數據完全共享。構建扶貧開發信息安全防護體系,開展網絡安全風險評估,防范化解安全風險,確保系統和數據安全。
在網絡信息服務覆蓋方面,穩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按照省市統一部署要求,建成貫通縣、鎮、村的三級聯動服務體系,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實現基層網點與網上服務平臺無縫對接。爭取和實施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完善縣、鎮、村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培育本地電商龍頭企業,鼓勵電商創業,培育一批農村創業典型,積極開展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合作社)與電商企業的對接合作,逐步拓寬農產品上行通道。整合農業政務管理與商務服務,不斷推進農產品電商基礎支撐環境建設,把質量追溯、標準認證、市場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向基層和農戶延伸,助推農村電商健康發展。積極實施郵政“一縣一品”農特產品進城示范項目、供銷社“供銷e家”項目,開展多形式的電商培訓活動,每年培訓不少于2000人次;強化農業數據資源開發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在農技推廣中的應用,增強產業扶貧實效性,為各類農村經營主體和群眾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務。
全力推動網絡扶貧人員隊伍全覆蓋。強化駐村扶貧“四支隊伍”、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大學生、科技特派員、信息員、鄉村醫生等隊伍的人員選配,保證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至2名懂技術、會操作的網絡扶貧工作人員,實現貧困村網絡扶貧人才隊伍全覆蓋。持續開展現有信息平臺或系統的應用培訓工作。加強扶持引導服務,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建立健全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完善服務內容,為有網絡創業需求的勞動者提供創業公共服務。繼續實施“萬村萬人”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青桃云客”電商創業計劃、農民工和大學生等人員返鄉創業行動,支持青年電商創業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