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實施系列報道之五
48條通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33條深度貧困村通組路、7條主要通道路面病害處置及水毀修復全部完工,新建成28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這些是2019年商南縣農村部分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果。
伴隨著深度貧困村、邊遠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跟進和完善,商南縣丹南丹北兩地、城鎮鄉村間的差距隨之縮小,“五個協同”發展取得了新進展。
聚焦“全面” 謀劃“五個協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由于資源、人口、社會基礎等分布不均衡,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狀況普遍存在。
如何解決不平衡問題?“鑰匙”就是實行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實行區域協同發展,有助于一個地方經濟增長、生態環保、社會發展等。
在過去的發展中,商南縣丹江南北兩地、城鄉之間差距大,不平衡問題明顯。為縮小這種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8年,商南縣在制定“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的總體規劃時,提出了“五個協同”發展,即丹南丹北協同,城鎮鄉村協同,一二三產協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協同,經濟社會協同。
“五個協同”旨在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轉變方式,提升質量,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文化等體系化發展、多效益融合。
瞄準規劃 各負其責推進
規劃制定后,就“五個協同”中的每一個“協同發展”,商南縣都制定了目標,確定了重點建設或發展任務,并從三個方面推進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部署,縣發改、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分別成立了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每一個協同發展的工作。
編制實施方案。每一個協同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精心編制實施方案,并制定出每年度的推進方案和重點工作任務清單,通過清單管理,做到重點事項具體化、項目化、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
強化項目支撐。該縣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各相關部門每年度的重點工作,強化重點建設項目對協同發展的支撐。其中,作為丹南丹北協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牽頭部門的縣發改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爭取項目資金,2018年申報項目19個,爭取到位資金37277萬元;2019年前三季度,申報項目12個,爭取到位資金30963萬元。
逐年實施 成效日益顯現
“五協同”規劃實施以來,依托重點建設項目的支撐,借助相關部門開展的重點工作,各個“協同發展”均收到明顯成效。
丹南丹北協同發展方面,商鄖路、湘太路改造完工投用,建成丹南丹北一體化交通環線網絡,水、電、訊等設施實現全覆蓋。
城鎮鄉村協同發展方面,金絲峽、試馬等區域中心鎮功能逐漸完善,過風樓等示范鎮建設品位得到提升;依托創建“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示范村,全縣農村加速振興步伐。
一二三產協同發展方面,建設了一批現代農業園區,茶、菌、果等主導產業不斷提質增效;建設“雙創”基地及丹南礦業園區等,增加技改和科研投入,提升工業經濟質量;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提升服務業品質。
“三個文明”協同發展上,以精神文化脫貧“九大行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為載體,不斷升級精神文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經濟社會協同發展上,推進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養老等保險參保覆蓋面,增強社會保障能力。
可以看到,隨著“五個協同”的穩步實施,商南縣丹南丹北、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差異逐漸縮小,三次產業競相發展,“三個文明”協調推進,城鄉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全面小康的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