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絲峽搞起了旅游開發,昔日的洪荒之地搖身一變成了旅游熱土,后山門建起了農家樂集群。經過多年環境整治、產業發展,核桃坪村成為青山環抱、鳥語花香的美好家園,很多貧困戶住進新房,開農家樂、賣農產品,奔向小康生活。
旅游是商南的優勢所在,該縣把生態旅游確定為脫貧攻堅支柱產業,農民通過開展旅游接待、特色種植養殖、發展休閑鄉村旅游,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2015年,商南縣被省扶貧辦、省財政廳確定為全省旅游扶貧試點縣。
該縣在旅游扶貧中以旅游景區為中心,不斷培育、扶持旅游扶貧項目,深入金絲峽鎮二郎廟村等1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開展“大調研”,入戶走訪貧困戶,面對面傾聽群眾意見,掌握群眾意愿,了解群眾需求,做到底子清、情況明。
在金絲峽鎮二郎廟村,結合該村現狀,依托金絲峽景區,因地制宜制定了旅游扶貧計劃。精心謀劃了茶葉觀光園、草莓采摘園、水果采摘園、金絲皇菊觀賞園、蓮魚共養垂釣園、狝猴桃采摘園、水產養殖園、旅游商品開發、農家樂發展、旅游廁所建設等項目,形成了一個個休閑旅游產業鏈,使示范村快速成長為全縣旅游扶貧的典型。
在清油河鎮后灣村,一幢幢紅屋頂民居錯落有致,往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流連忘返,大大小小的農家小院,房凈飯香……這些畫面正是商南旅游扶貧帶來的巨變。
積極引導群眾把農業生產和鄉村旅游相結合,將“茶園”“果園”“菜園”當“公園”來建,大力發展鄉村田園風光休閑旅游。已建成白茶、黃茶系列茶示范基地,建櫻桃采摘園、黃鱔垂釣園及青蝦、螃蟹養殖園,栽植萬壽菊700畝,帶動貧困戶就業100多人。2019年,累計接待游客998.28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7.9萬元。今年全縣新發展茶園1萬畝,發展果園11500畝,僅此可帶動3萬人實現就業增收。
該縣繼注冊成立了商南縣裕和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后,全縣已建成商南縣裕和旅游開發服務有限公司、康綠園農產品加工合作社等公司,涉及山林、房屋和勞動力入股,家產入股,使更多農民變成股民。目前,這些公司按照“公司化、股份化、全員化、均衡化”的思路,對公司經營所需的用地、山林和房屋,農民以入股、出租、流轉的方式向公司提供,每年按比例和公司進行利潤分紅。同時,依據規劃將水產養殖園、采摘園、作坊一條街、青云驛站及林下會客廳精品民宿等經營性項目打包,讓村民成為股民參與分包經營。
該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的決定》、《商南縣農家樂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政策,鼓勵農民發展農家樂、鄉村旅館、旅游商品店和手工作坊,縣上對每戶確定一家縣直單位幫扶,幫扶資金不少于10萬元。目前,全縣已有400多家民房變成了農家樂,群眾在家就能得到收益。
圍繞商于古道文化和李氏三蠻人傳說,恢復重建了青云驛和李氏宗祠,編排了“三英戰闖王”場景劇,豐富了游客文化娛樂生活。依托后灣豐富的山水資源,建成了水上樂園、水產養殖園、垂釣園、天然浴場、水車景觀帶等一批親水設施。充分利用獨具特色的百畝楊樹林,修建了濕地云橋、花海隧道、八卦迷宮,聚力打造楊樹下、花園里、綠草地三大主題院落,盤活了沉睡的山水人文資源,延伸了旅游產業鏈條,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如今,隨著當地生態旅游戰略的不斷深入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的全面落實,該村的10戶村民辦起了農家樂,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吃上了“旅游飯”。
目前,商南縣旅游扶貧試點示范區域涉及金絲峽鎮太子坪、過風樓鎮白玉溝、清油河鎮后灣、試馬鎮紅廟等26個村(社區),覆蓋農戶7120戶24920人,其中貧困戶3141戶10996人。近三年來商南縣旅游帶動脫貧人數13746人,占總脫貧人數的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