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近日,商南縣全面啟動禁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及其動物處置補償工作,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講話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強野生動物保護。
依法做好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處置工作,處置對象為縣行政區域內以食用為目的的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及其動物,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和《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進一步規范蛙類保護管理的通知》中不屬于禁食范圍、不停止養殖的物種除外。由縣林業局負責,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妥善處置在養野生動物技術指南》要求,分物種科學處置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結合全縣立地條件和在養野生動物實際情況,采用無公害處理和移交農業農村部門兩種方式。對在養野生動物,以及庫存冷凍的野生動物死體,由縣林業局嚴格按照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進行處置,處置過程中要建立工作臺賬,全程錄音錄像。對列入《目錄》《名錄》的,林業主管部門依法撤回和注銷已核發的人工繁育許可證件或文書,移交農業農村部門統一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或《水域灘涂養殖證》,按照《畜牧法》《漁業法》等法律法規管理。
在補償政策方面,對有馴養繁殖(經營加工)許可證的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動物依法給予適當補償,全部退出;無許可證的人工繁育場所及其動物不予補償。禁食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補償資金和野生動物后續處置費用,由縣財政負責。由縣林業局負責,縣財政、發改、扶貧、農業農村、森林公安及所在鎮辦配合,對轄區范圍內禁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主體進行登記造冊,在前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深入現場、實地查看、見物點數,對在養禁食野生動物的種類、數量、用途等基礎數據進行當場確認,做到一戶一冊,確保數據真實準確,為后續處置工作提供可靠依據。縣財政局根據補償標準,負責協調落實補償和無害化處置資金。目前,全縣禁食野生動物處置和依法補償工作已到位,涉及的養殖戶有序退出。由縣扶貧局牽頭,縣林業局、農業農村局配合,持續做好禁食野生動物貧困養殖戶的轉產轉型和幫扶工作,特別是做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產業補損工作,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同時,加強執法監管,強化紀律監督。縣公安、交通、農業農村、市場監管、林業等部門加強人工繁育、郵政快遞、網絡交易和交通運輸等重要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大對集貿市場、餐飲單位、車站等重點場所的排查力度,嚴厲打擊亂捕亂獵、非法交易、非法養殖等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對在補償處置工作中不作為、亂作為、弄虛作假、套取騙取補償資金,對工作不力造成社會不穩定事件發生,或產生重大負面社會影響的,及時提請縣紀委監委從嚴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