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統籌推進滔河經濟帶項目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和公共服務提升等重點工作,以業興農、以游促產,實現差異互補、促農增收,聚力把滔河流域建成經濟活躍、生態優美、休閑宜居、人民幸福的特色經濟帶。
商南縣把科學謀劃滔河經濟帶發展作為“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推進提升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務,聚焦滔河沿線資源稟賦、人文優勢、區位交通、產業體系、環境功能,結合中省市縣“十四五”規劃、趙川和十里坪鎮域發展規劃,量化經濟指標、強化發展要素支撐和制度保障,明確經濟發展定位、優化空間布局、強化項目支撐,盡快完善項目規劃,編制出操作性強的高質量專業規劃,為提升滔河沿線經濟質量奠定堅實基礎。著力建設以滔河為主軸線,以趙川紅色旅游、十里坪冷水魚為核心產業,以核桃坪石板房等高山民俗體驗園、店坊河等新農村示范園、老府灣、淤泥灣山水田園觀光園為節點布局,以木河、三河、石柱河、曬水臺四大流域為重點板塊,以白魯礎中原局會議遺址、碾子坪紅七十四師遺址、前坡嶺革命戰斗遺址、商洛地委軍分區遺址、河南大學辦學遺址為主要內容的“一軸二心三園四流域五遺址”的區域發展綜合體,切實把滔河經濟帶打造成為商南南部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同時,著眼全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和滔河經濟帶發展規劃的落實落地,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生態+”融合發展為主要模式,突出滔河流域系統治理、紅色旅游資源串聯開發、工礦產業做大做強、高山農產品品牌培育四大重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推進基礎設施提質升檔、現代綠色農業體系構建打造、工礦產業做大做強、“旅游+醫療康養”深度融合四大工程,奮力把趙川打造成“紅色旅游小鎮”、把十里坪打造成“生態養生小鎮”,把滔河經濟帶建設成紅色旅游、生態宜居、產業明晰的特色經濟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