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江學樹魏敏)近年來,商南縣堅持以“村級增收、農民致富、基層穩定”為目標,不斷加快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探索推行“黨支部+五聯”模式,增強村級黨組織造血功能,全力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選準“領頭雁”。結合村兩委會換屆機遇,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群眾公認”的原則,將“雙好雙強”的優秀人員選進村兩委班子,引領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著力增強村級組織服務能力和自我保障能力,逐步提高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
培育“先行者”。制定了《“三變”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施方案》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在全縣126個村(社區)中確定了10個村集體經濟示范村,建立“三個一”包抓工作機制,落實一名縣級領導聯系、一個責任部門包扶、一名鎮辦領導包抓,培育先進典型,引領帶動發展。
搭起“連心橋”。優先保證村級集體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農業基礎設施、土地整理等項目的立項、審批、建設,并在稅費、用地、信貸等政策上給予優惠支持。將機關干部掛、幫、包等活動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緊密結合起來,舉行農村集體經濟暨“三變”改革政策知識專題培訓,從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扶。設立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專項資金,整合涉農扶貧項目資金、幫扶單位資金和集體自籌資金,支持村兩委會干部領辦村集體經濟組織,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
奏響“大合唱”。在成功試點的基礎上,根據各村(社區)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區位交通、發展基礎等特點,按照“市場導向、因地制宜、彰顯特色”的要求,在全縣主推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幫、店戶聯結的“五聯”模式,鼓勵村集體以資源生財、企業以智力和市場生財,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提高集體資產經營效益,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用好“指揮棒”。修訂完善了《扶貧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健全村集體經濟臺賬,實行定期核實制度,不斷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制定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激勵考核機制,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成效納入鎮辦年度考核,將村干部報酬與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成效掛鉤,對成績突出的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人給予表彰獎勵,激發領辦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