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溫、控濕的現代化農業大棚星羅棋布出現在田間地頭,水肥一體化前沿栽培新技術隨處可見,現代農業示范園鱗次櫛比……縱觀我市農業發展現狀,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驚喜之余讓人振奮。
“十三五”以來,我市堅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不斷調整農業結構,持續深化農村改革,全力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崛起了商洛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高地,為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挖掘優勢 特色產業強勢崛起
在丹鳳縣利源肉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4棟養雞舍里,喂料系統、碗式飲水系統、傳輸帶清糞系統、鍋爐供熱系統、濕簾風機降溫系統、自動環境控制系統等現代化設備一應俱全,實現了“人管設備、設備養雞、養雞為人”的現代化農業。在商南縣十里坪鎮中棚社區冷水魚養殖場里,伴隨著歡快的拉網、撈魚、捕殺、包裝等程序后,一批批新鮮的虹鱒魚將通過電商即將銷往全國各地。
在我市,像這樣特色產業的事例還有很多。在脫貧攻堅工作的帶動下,我市各縣區立足獨特的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發展出了一批叫得響、走得出的特色產業。目前,全市已形成菌果藥畜特色產業、新興產業、鄉村旅游、加工業四大支柱扶貧產業體系。共發展食用菌3.48億袋,產量37.4萬噸,實現綜合收入36.3億元,香菇生產規模和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被中國食用菌協會授予“全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示范市”稱號,“柞水木耳”榮登2020中國農產品百強標志性品牌榜。種植茶葉56.1萬畝,產量8318噸,實現產值15.5億元,畝均效益全省第一,“秦嶺泉茗”被評為中國農產品區域最具影響力公用品牌,商南縣被命名為“中國名茶之鄉”。狝猴桃產業異軍突起,生態果品出口臺灣。創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5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277個,柞水縣下梁鎮、丹鳳縣棣花鎮、洛南縣永豐鎮、商南縣富水鎮成功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
質量取勝 綠色生態鑄造品牌
質量安全領跑全國。多年來,我市堅決從源頭抓起,多措并舉,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塑造誠信優質品牌,順勢發展休閑農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我市率先在全省實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省市共建行動,被寫入2019年省委一號文件,首創的農產品質量監管“商洛模式”在全國推廣,被農業農村部授予首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金字招牌,被省政府通報表揚。
生態農業全省領先。率先在全省建設秦嶺生態農業示范市,被寫入2015年、2016年的省委一號文件,得到了省農業廳切塊專項資金支持;率先在全省頒布“商洛市生態農業生產技術規范”,注冊“秦嶺商洛生態農產品”商標;成功在北京和南京舉辦商洛生態特色農產品推介會,“生態農產出商洛”唱響全國。
品牌優勢更加亮眼。認定無公害農產品319個、綠色食品63個、有機農產品37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12個,“商洛核桃”“商洛香菇”躋身“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唯一獲批整市創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試點市”,商洛特色農產品位居“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榜首。柞水木耳、丹鳳葡萄酒、商南茶葉亮相央視“國家品牌計劃”展播。柞水縣朱家灣村、柞水縣金米村、山陽縣前店子村、商州區江山村、商南縣太子坪村、丹鳳縣毛坪村等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科技助力 現代園區應運而生
寒冬臘月,走進位于商州區荊河生態工業園的潤科繡球菌工廠化生產基地,現代化的培育生產模式讓人眼前一亮,無菌培育室里,一朵朵晶瑩剔透的繡球菌宛如盛開的白色繡球花,包裝車間里,幾名身著工服的女工正戴著手套進行包裝作業。據企業負責人介紹,素有“萬菇之王”的繡球菌落戶商州后,目前產銷兩旺,全面達產后可實現年加工繡球菌3600噸,年銷售收入可達7200萬元,同時,基地可提供就業崗位100多個,帶動大荊鎮、腰市鎮等周邊群眾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近年來,在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現代化的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各類經營主體應運而生,規模化、科技化、信息化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我市創辦市級以上涉農龍頭企業153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33個;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個;建成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32個。發展農民合作社5655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9家、省級示范合作社95家,培育家庭農場2121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54家,認定職業農民10606人。創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14個“小木耳、大產業”項目榮獲第三屆全國“雙創”大賽三等獎,2家農業企業在第四屆陜西省“雙創”大賽決賽中獲獎。
面對“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劉清民介紹,將繼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用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金字招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培育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增長極,著力打造全國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基地,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奮力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貢獻商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