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圍繞“一都四區”建設打造“四大名城”系列報道之二
本報通訊員 李治軍 胡先軍
3月28日,位于商南縣富水鎮王家樓村西寨溝的大順營帳篷營地項目建成運營,不同類型的帳篷和獨特的休閑服務設施深受游客喜愛。這是陽城驛景區著眼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開發的旅游康養項目,也是商南縣打造“旅游名城”的具體內容。
拓寬視野 定下新目標
近年來,商南縣在金絲峽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的基礎上,再接再厲,接續打造景區景點,創建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5家,省級特色旅游名鎮2個、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最美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為了把旅游這張名片做得更亮、更有影響,讓旅游業釋放更多的經濟效益,2021年9月,商南縣第十九次黨代會提出,圍繞推動全市“一都四區”建設,打造“旅游名城”的新目標。
具體目標是2022年至2025年,每年實施重點旅游項目5個以上。打造以景區城為核心,東觀闖王寨、萬畝茶海,西游金絲峽、丹江漂流,南走紅色路、蓮花湖,北上馬泉山、玉皇山等5條精品旅游線路。以金絲峽5A級景區為引領,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到2025年,累計建成1個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8個3A級景區、4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旅游綜合收入占全縣GDP比例30%以上。
接軌市場 明確新重點
“旅游名城”是什么樣的?打造“旅游名城”要做些什么?商南縣立足實際、對接市場、精心規劃,確定了“一個核心、三大旅游區、四種旅游產品、五條產業鏈”的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發展,著力構建形成“全景商南、全域旅游、全業融合、全時服務”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一個核心,是指加快縣城各項功能建設,提升縣城智慧化綜合管理水平,完善旅游服務要素,打造以縣城為核心的服務全域的景區城。
三大旅游區分別是通過提升陽城驛4A級景區品質、創建中國北茶小鎮4A級景區、打造后灣國際慢村等打造312國道文化體驗區;通過提升金絲峽5A級景區品質、開發蓮花湖水利風景區、挖掘丹江航運文化資源,打造丹江生態旅游區;整合趙川前坡嶺戰斗舊址、十里坪紅74師師部舊址等紅色景點,開發紅色文化資源,打造滔河紅色研學區。
四種旅游產品,即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茶園觀光、農事體驗等,打造一批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鄉村游產品。提升金絲峽、文碧峰等景區品質,拓展狝猴桃主題公園、香菇蘑法樂園、丹江沿線油菜花田等休閑觀光功能,做活峽谷山水文章,打造處處見景、各顯其美的生態游產品。以趙川前坡嶺戰斗舊址為核心,實施中共中央中原局會議舊址、劉家花屋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等紅色景點建設,打造紅色游產品。提升“七大農莊”質量,整合太吉古鎮、民國風情街等,加快金絲峽國家旅游度假區和丹江畫廊建設,打造度假游產品。
五條融合產業鏈分別是推廣商南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太吉古鎮、陽城驛等地定期舉辦民俗文化展示活動,提升《闖王寨傳奇》等節目質量,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產業鏈;推進茶園觀光路、停車場等建設,實施花海廊道、共享茶吧等項目,引導農民發展特色種植業、餐飲業,建設農旅融合發展產業鏈;推進蓮花湖康養度假區、后灣國際慢村等項目建設,發展養生度假等中高端業態,建設康旅融合發展產業鏈;引導虎之翼等企業設計開發銷售具有商南地方標識或文化印記的工業旅游紀念品,扶持縣茶葉聯營公司等“鏈主”企業開發旅游商品,建設工旅融合發展產業鏈;在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開發運動項目,積極舉辦體育賽事,建設體旅融合發展產業鏈。
強化支撐 穩步抓推進
今年是打造“旅游名城”的第一年,商南縣抓住三個重點強化支撐,確保穩步實施、逐年取得成效,按時實現預期目標。
組建專班支撐。商南縣成立了建設“旅游名城”推進工作專班,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和重點任務清單管理制度,研究解決建設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專班牽頭抓總作用,落實分工責任制,形成執行有力、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局面。
保障要素支撐。商南縣財政每年列支2000萬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旅游名城的規劃建設、政策性獎勵和旅游宣傳營銷;建立“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多種投融資模式,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名城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設用地審批和土地供應,對旅游名城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給予保障;引導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積極參與“旅游名城”建設。
建設項目支撐。按照每年實施不少于5個重點項目的要求,商南縣已謀劃確定30個旅游業重點項目,總投資33.75億元。依托這些項目,全面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原有景點,打造新景點,開發旅游產品。其中,今年啟動了金絲峽高空體驗綜合體、陽城驛景區古軍事文化體驗營等10個項目建設,一季度完成建設投資2.6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