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楊興茂 代緒剛)自以工代賑試點項目實施以來,商南縣精準謀劃布局,積極探索創新,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集中連片優質茶園,盤活了荒坡、山地等閑置資源,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帶動了地方群眾穩定增收。該縣探索的“四四三三”經驗模式,被國家發改委政策指引收錄并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
商南縣圍繞鞏固脫貧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扶持產業發展、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四個重點,精準謀劃布局,穩妥推進實施,確保以工代賑項目發揮最大效益。立足于發展壯大茶產業戰略部署,充分考慮縣域氣候、地形、人口分布、交通物流、產業基礎等因素,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帶著就業走的思路,將以工代賑試點項目與帶動群眾就業、特色產業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等有機結合,擇優選擇試點項目區。縣上積極探索創新勞務用工助就業、入股分紅促增收、流轉土地增效益、融合發展興產業等模式,著力構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努力拓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渠道。鼓勵項目所在村通過組建勞務合作社等形式參與試點項目建設。將建成的配套設施納入村集體資產管理范疇,因地制宜開發檢測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吸納剩余勞動力就地就業。項目所在地鎮政府、村委會與合作企業簽訂三方協議,將以工代賑項目形成的資產折資入股龍頭企業或合作社,6%的收益統籌用于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和低收入人群增收。探索建立公示公開、嚴管監督、審計評估機制,確保以工代賑試點項目中資產折股量化分紅工作穩步推進、取得實效。推行“黨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土地流轉新機制,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農戶將土地、荒坡進行流轉,促進了項目實施地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不僅使農戶每年可獲得經營性收益,而且使昔日的荒坡地變成今日的生態經濟林,實現了富起來與美起來的有機結合。
據了解,2020年至2021年商南縣共實施以工代賑示范項目2個,其中2020年實施的富水鎮茶園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524.11萬元,建設期帶動256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發放勞務報酬203萬元;2021年實施的試馬農業產業園茶園基礎設施項目,實際完成投資2384萬元,項目建設期帶動160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發放勞務報酬151.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