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在全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鄉村治理專項行動,夯實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鄉村治理工作基礎,促進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有活力。
商南縣借鑒推廣鎮安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三五”工作機制,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所在鎮辦率先實現社會工作站全覆蓋,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開展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為鄉村治理提供專業人才支撐。大型安置點和具備條件的中型安置點單獨成立基層黨組織、村(居)民委員會,實現所有安置點基層組織全覆蓋。健全安置村(社區)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由安置村(社區)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繼續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社區)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幫助安置村(社區)培養基層治理骨干力量,定期開展培訓,協調推進安置村(社區)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高度重視安置村(社區)黨員發展工作,積極鼓勵引導退役軍人、回鄉創業人員、返鄉大學生、致富能手參與安置點鄉村治理。
商南縣推廣運用積分制,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安置村(社區)積分辦法,激發群眾參與安置村(社區)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推廣運用清單制,推廣“一事一監督”辦法,對黨務、村務、財務及重大事項進行全面監督。探索開展安置村(社區)智慧治理,推進安置村(社區)基礎臺賬電子化。建立“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管理平臺,助推智慧黨建對接智慧社區、智慧小區建設,構建鄉村智慧治理一張網。推進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提供戶籍管理、就業等“一站式”便民服務。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發揮好社會力量在安置點鄉村治理中的作用。
在安置點廣泛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持續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深化文明村鎮創建,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果。依托文化活動廣場、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開展科學常識、衛生防疫知識等宣傳教育活動。研究制定符合當地習俗傳承的節慶活動指引,弘揚節慶活動新風。推動安置點休閑娛樂、體育健身等健康、規范、有序發展,促進搬遷群健康生活。
商南縣開展安置點陳規陋習問題摸底排查,建立治理臺賬,綜合運用宣傳教育、積分制、紅黑榜、政策激勵等措施分類治理。按需在安置點建立紅白理事會,紅白喜事由理事會組織操辦或按標準自行在紅白理事大廳操辦。積極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善行義舉等各類道德實踐活動。指導安置點全面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并針對移風易俗出臺約束性措施。推廣道德評議的好經驗、好做法,運用輿論和道德力量推動村規民約有效實施。
針對集中安置點,商南縣持續強化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打破戶籍限制,遷入地履行好監測幫扶責任,集合全市“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完善防返貧致貧風險摸排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安置村(社區)兩委成員,村(居)民小組長、網格員、樓棟長及鄉賢能人等在監測幫扶中的作用,加大入戶全覆蓋排查力度,確保應納盡納,建立風險臺賬,認真分析研判,針對性落實幫扶措施,實事求是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切實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商南縣選擇符合當地實際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物業服務機構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具備條件的安置點逐步引進市場化的物業服務模式,鼓勵小微型安置點探索建立業主物業自管模式。盤活安置點資產,拓展物業服務資金籌措渠道,推進物業費減免優惠政策有序退出。結合實際統籌研究解決安置點住房維修基金籌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