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小麗)1月12日,筆者從市衛健委獲悉,2023年以來,商南縣、山陽縣把提升縣域急診急救能力作為一項民生大事來抓,按照“就近、及時、快速”原則,依托鎮衛生院率先設置急救分站9家,著力打通急救通道“最后一公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加速延展到群眾身邊。
建立標準化急救分站。商南縣、山陽縣按照縣級醫院急救室功能要求,建設搶救室、清創縫合室、胸痛及卒中單元、急診留觀室、急診醫護辦公室等,配齊配足救護車、除顫儀、氣管插管、洗胃機、給氧裝置等急救設備和急救藥品,強化硬件支撐,滿足急診急救和緊急轉運需求。
建立上下聯動機制。兩個縣綜合醫院、中醫醫院分片包聯、對口指導,建立急救人員工作梯隊,為每個急救站派駐1名急救醫師和1名急救護士,配備1至2輛救護車,24小時駐點開展工作,通過專家下沉、巡回培訓等方式培養本土急救人才,基層醫療機構急救處置能力大幅提升。
建立應急呼救轉運機制。山陽縣打造“30分鐘急救圈”,同步構建縣、鎮、村“心電一張網”,高效率推進急診急救體系。商南縣打造“橫向全覆蓋、縱向全鏈接、縣鎮一盤棋”的1小時急救圈。各急救站接到呼救后,第一時間安排村醫趕赴患者家中施救,急救站(點)5分鐘內同步發車,最快時間完成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無縫對接,縣鎮醫療數據互聯互通,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腿,縮小急救半徑、減少急救反應時間,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救治率。
建立合理化急救收費標準。兩縣加大政策支持,強化資金保障,合理確定急救價目,多方籌措項目資金,調配人員控制成本,確保急救站平穩運行。山陽縣參照物價部門核定的收費標準,制定了《山陽縣鎮衛生院急救站(點)收費標準》,推動醫藥分離改革,讓群眾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收益。
自急救分站建立以來,急救站點工作人員24小時隨時待命,極大節約了急危重癥患者黃金救命時間,兩個縣累計接診急危重癥患者5157人次,轉診3839人次,鎮衛生院急救治療1318人次,急救首診路程平均縮短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