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加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體系化建設,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市場化建設,加快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著力打通生態產品交易堵點淤點,讓更多老百姓端上“生態碗”、吃上“生態飯”,全力把商南的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
商南縣有序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在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方面的傾斜,爭取推動丹江流域內的橫向生態得到補償,探索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制度機制。啟動VEP(特定區域單元)試點工作,各鎮(街道)選取一個村開展試點單元生態資源資產信息調查、價值核算。強化綠色金融支持,積極謀劃申報實施“EOD”項目,建立生態產品重點項目庫,爭取政策性銀行綠色貸款,開發生態貸等綠色金融產品,促進生態產品可抵押、可變現、可融資。拓展生態產品交易范圍,探索開展碳匯、農村產權等權益交易。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利用體系。系統推進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學校、綠色建筑以及生態縣、鎮、村創建,積極推廣環保認證產品,著力培育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