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代緒剛
“如何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人居環境如何改善”“今年的好公婆評選誰”等村民關心的問題成為近期商南縣金絲峽鎮冀家灣村“小板凳”微議事會的重要內容,大家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村、組干部對群眾的問題進行耐心溝通解答。大到產業規劃,小到人居環境整治,大事小情都由村民商量著辦,真正做到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
“我們村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運用‘小板凳’微議事會工作法,充分發揮‘小板凳’微議事組織迅速、形式簡單、貼近群眾的優勢,深入村組開展政策宣傳、民意征集、矛盾調解等工作,村、組干部與群眾同坐小板凳,政策同學習、事情同商議、問題同解決,目前已解決了在王溝修建水壩、村集體經濟五味子產業規模擴大等6個問題。”冀家灣村黨支部副書記汪竹娥說。
今年以來,商南縣實施“五事工作法”網格工作閉環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黨建+網格”管理機制,堅持“雙線問事”“干部理事”“庭院議事”“共推難事”“群眾評事”,實現群眾訴求排查、化解、反饋、總結等閉環管理,進一步加強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在線上廣泛建立“有事我幫您”社區微信群、樓棟居民群,線下由社區“兩委”示范帶動網格員(片長)定期深入管區走訪群眾,采取“敲門行動”等方式,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收集匯總群眾訴求。對收集的群眾訴求,現場能夠解決的,立即予以解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建立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人員,限定辦理期限,定期匯報辦理情況,及時反饋當事人;對超出社區辦理能力或職責范圍的,在做好解釋的同時提交上級處理;對不符合有關政策和法律規定的,做好解釋工作,努力做到“急事快辦、難事能辦、愁事可辦、盼事必辦”。對困難救助、低保辦理、項目建設等要事,通過“庭院議事廳”“百姓說事點”“小板凳”微議事會等載體,組織群眾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議事,廣泛聽取群眾建議,發揮集體智慧,尊重集體決定,突出群眾議事主人翁地位,讓群眾在協商議事中“唱主角”,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管。
城關街道金福灣社區將“庭院議事廳”設在小區里,每月召開一次議事會,由社區“兩委”成員、物業公司、黨員、聯戶代表等多方參與。社區將居民通過口頭、書面或網絡提出的問題,匯總成問題清單,在議事會上協商,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讓居民的揪心事、煩心事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在“議事廳”里,黨員、居民代表、社區干部、物業主管等人員,針對小區存在的共性問題,現場進行討論,采取“你一問,我一答”方式,當場為居民答疑解惑,化解矛盾。議事協商并不局限于“桌面商討”,還成立了民意“聊天團”,在聊天中獲取居民最真實的心聲,并主動落實解決。
“衛生院的醫生能來社區服務,真的是非常高興,我們年齡大了,腿腳不便,兒女不在身邊,還免費給我們發放藥品,免費做B超,平時這些都要花不少錢呢,多虧你們啊!”活動現場,金福灣社區汪桂連老人非常激動地說。
4月25日上午,商南縣城關街道中心衛生院黨支部“吹哨報到”義診咨詢活動在金福灣社區開展。商南縣城關街道中心衛生院黨支部暢通群眾看病就醫渠道,倡導“街道吹哨,醫院報到”的服務理念,通過進社區,與群眾面對面服務的方式,真正把民意“我”來聽,有病“我”來醫做到實處。
商南縣對超出街道社區治理能力、需要多部門統籌解決等難事實行“吹哨報到”辦理,充分整合“雙報到”單位、轄區黨員、志愿者、物業、駐區法官、民警等各方力量,召開街道社區黨建聯席會、共建聯合會“吹哨”,“應哨”單位定員定時定責協助解決,合力推動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定期邀請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物業代表、分包社區領導等召開‘五方聯席會議’,對群眾訴求辦理過程中社區、駐區單位履職情況、完成質量、辦事效率等情況進行集中評議,充分發揮群眾中各方代表的監督評價作用。評價結果在線上、線下等渠道公示,廣泛接受群眾監督,提升工作滿意度。”商南縣委直屬機關工委相關工作人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