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治軍)在青山鎮草薦村、馬蹄店村的靈芝大棚里,村民們嫻熟地采收靈芝孢子粉。
在富水鎮桑樹村狝猴桃基地,匍匐蜿蜒的藤蔓下,工人們有序采摘狝猴桃。
在過風樓鎮太平莊村蜜薯基地,剛挖出的蜜薯堆成小山,年輕的主播就地直播,熱情地推銷當地的優質蜜薯。
……
時下,走進商南縣的許多村(社區),只見一個個產業基地正在收獲果實,成為鄉村的美麗風景線。
今年以來,商南縣積極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按照“產業強村、融合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茶、菌、果、藥、畜、漁、菜等特色產業,持續建基地、擴規模、提品質,著力讓一個個產業成為強村富民的“壓艙石”。
商南縣堅持黨建引領,鎮村兩級黨組織主動在產業發展上“挑大梁”,發揮組織推動作用。趙川鎮店坊河村成立了村企聯營黨支部,推行“三聯三育”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模式,持續發展主導產業,初步形成“千畝瓜蔞、千畝綠茶、萬畝板栗、十萬頭生豬、百萬袋食用菌”的產業格局,今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有望突破100萬元。湘河鎮湘河社區與蓮花臺村,按照“黨建引領、支部聯動”的思路,在柳樹溝、后山聯建茶園1800畝。富水鎮油坊嶺村黨支部根據茶產業發展實際,將黨支部黨員劃分成立4個黨小組,分別服務茶葉種植技術服務、加工銷售、項目爭取、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有力推動了茶旅融合發展。
為確保產業發展成效,商南縣因地制宜布局產業,因村制宜選擇產業。立足之前的產業基礎,綜合考慮氣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科學研究確定產業項目,在富水、試馬、城關等鎮(街道)著重發展茶葉、狝猴桃等,在十里坪、過風樓、金絲峽等鎮重點發展冷水魚、食用菌、中藥材等。金絲峽鎮興隆村利用閑置房建成特色民宿14間,并建起100畝五味子、70畝生漆、50畝金絲皇菊等基地,養殖梅花鹿500只,構建起“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生態經濟”的產業格局。城關街道任家溝社區利用各類資源,以打造“秦嶺茶鄉”為抓手,新建生態茶園3400畝,在茶園內建設產業服務中心、自助茶屋、旅游公廁、直播展示區、大地景觀等配套設施,吸引3家茶企落戶,在轄區開辦農家樂9家、入駐康養企業4家。
在推進產業發展中,商南縣強化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龍頭帶動作用。其中,十里坪鎮依托企業,在6個村種植高山蔬菜2700畝,新建配套保鮮庫2個;新建冷泉魚養殖池41個,投放魚苗20萬尾,在中棚村建成西洋菜產業園,試種西洋菜30畝,推動漁旅、漁菜、漁文融合,延伸了產業鏈條,擴大了產業效能。
通過采取黨建引領、因地制宜選擇產業、龍頭帶動等系列措施,加之縣上領導督導檢查、不定期觀摩評比,商南縣10個鎮(街道)的農業特色產業競相發展、比學趕超,涌現出城關街道捉馬溝村、青山鎮草薦村、十里坪鎮中棚村、清油河鎮澗場村等20多個產業發展典型村。這些村以點帶面,輻射更多的村(社區)發展產業,形成群眾穩定增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