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行 劉靜)今年以來,商南縣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瞄準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打造特色農業強縣目標,持續完善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的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推動農業產品生態價值實現。
為加快推進農業發展綠色轉型,商南縣立足各鎮(街道)資源稟賦,及時啟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工作,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聚焦規模擴大、品質提升及全鏈條升級三大核心目標,制定印發《產業發展規劃》《鄉村振興規劃》,并通過強化資金支持、推廣運用新品種新技術、建設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等措施,加快全縣綠色農業產業發展。在各項舉措的推動下,該縣先后培育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個、市級農業產業園區25個,并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產業園標準化栽培比重達70%以上,品牌化率達80%,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85%以上,有效促進農業產品生態價值實現。
同時,商南縣積極推進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生態產品質量效益。聚焦農產品主產縣發展定位,大力發展生態茶、食用菌、水雜果、中藥材、冷泉魚、供港菜等“1+N”農業特色產業,鼓勵支持生產主體抓特色、創品牌,引導企業走優質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緊扣“生態茶城”建設目標,持續做優茶品質、做強茶品牌、做好茶配套,積極舉辦開茶節,參加西部茶博會、陜茶文化推廣周等活動,唱響“秦嶺泉茗”區域公共品牌,“秦嶺泉茗”牌雙山仙茗榮獲2024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唯一指定用茶。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生態茶園28萬畝,發展食用菌1.1億袋、冷泉魚390萬尾,10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名錄,生態產品市場影響力更大。
此外,為拓寬“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縣上積極發展直播帶貨、云種植等電商模式,搭建品牌展示與市場對接平臺,舉辦秦嶺山珍走進香港品鑒推介會等活動,把更多農特產品推向滬粵港澳市場,全縣5000畝高山蔬菜產品陸續裝進滬粵港澳“菜籃子”,深受當地市民喜愛和好評;10月22日,兩輛載著60噸狝猴桃的貨車從商南縣佳憶德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冷鏈物流基地出發,通過深圳港遠渡重洋銷往沙特阿拉伯,據統計,累計出口狝猴桃至該國家近600噸,出口總額達1200多萬元。
在持續推進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商南縣還充分利用其全境處于秦嶺腹地,森林覆蓋率67.3%,負氧離子含量4萬—10萬個/cm3和全年平均氣溫1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等突出的生態優勢,下大力氣發展鄉村旅游、康養農業、休閑農業等新業態,實現生態產品溢價。目前,已成功創建4個國家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2個省級氣候特色小鎮,氣候優勢正逐漸轉化為經濟效益。其中,富水鎮油坊嶺村大力發展茶產業,建成生態茶園2.6萬畝,修建生態茶室3個,休閑自助茶樓7座,打造休閑景觀小品16處,打造網紅直播基地2個、農家樂1家,帶動鄉村旅游5.8萬人次,昔日的小山溝蝶變為鄉村旅游打卡地,構建起鄉村文化、生態、經濟協同發展新業態,實現農村“綠富美”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