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從“敲百家門”到“一屏智理”,從會種茶到“慧”種茶,從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到文明禮堂、紅事新辦、白事簡辦……今年以來,商南縣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商南縣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健全縣級抓鎮促村、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落實的工作機制??h級領導班子成員包鎮走村、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包村聯戶、村干部經常入戶走訪制度。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健全常態化駐村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村(居)民監督委員會作用,加強“一肩挑”人員管理監督,完善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扎實推進基層黨組織“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計劃。清油河鎮清油河社區建立“社區黨支部+小區管委會+小區物業公司+片長”的四位一體網格化管理體系,廣泛吸納愛公益、愛集體、口碑好的老黨員、老干部和群眾代表擔任片長,充分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面對面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真正把管理做成服務、把痛點變成亮點;組建由在職黨員、社區志愿者參加的“紅管家”志愿服務隊,使黨的組織下沉到社區、拓展到樓棟、延伸到居民,把“治理網格”打造成貼心暖心的“服務網格”,有效提升了群眾滿意度。過風樓鎮白玉溝村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作用,帶頭發展庭院經濟,利用房前屋后零散地塊,建設“小庭院”78個,種植葡萄、大櫻桃等果樹800多株、時令蔬菜13畝。招引黨員群眾、能人大戶返鄉創辦“小作坊”,不斷拓寬群眾穩定增收渠道。
商南縣常態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活動,創新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廣泛開展“十星文明戶”“身邊好人”“五美村民”“美麗鄉村·文明家園”“五美庭院”等先進典型選樹評選活動。因地制宜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扎實推進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打造利用農業文化遺產品牌,辦好農民豐收節,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清油河社區建成農村“道德銀行”,激勵群眾“做好事、存美德、得實惠”,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善行義舉不僅可以用積分兌換商品,還可以通過道德幣額度為群眾提供小額信貸免擔保、繳納養老醫保等服務,社區居民爭相做好事、行善事,鄉風文明得到較大提升。富水鎮茶坊村充分利用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道德講堂和文化活動廣場,發揮廣大黨員干部、新鄉賢等群體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庭院會積極宣講政策,弘揚時代主旋律,營造優良文化氛圍,不斷提高群眾文化素養,每年評選“好公婆·好兒媳”5人、“五美家庭”5戶、“衛生示范戶”10戶,引導群眾踐行移風易俗,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
商南縣健全縣、鎮、村三級治理體系,加強村(社區)組織規范化建設,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深入開展“法律進農村”“法律進萬家”普法宣傳活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應用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數字化等有效治理方式,總結推廣一批基層治理模式,建設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青山鎮青山社區規范落實“四議兩公開、小微權力清單、一約四會兩榜、道德銀行”等制度,創新矛盾“六聯”化解機制,將鎮村干部、司法隊伍、基層“五老”、鄉賢能人、民兵力量、青年學生等群體編入治理網格,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十里坪鎮實施治理效能提升工程,突出“五治融合”,推行“云上施論”,建成高標準數字鄉村示范點,設立道德銀行引導群眾“儲蓄”正能量、9個村獲市級“無訪村(社區)”示范村。城關街道任家溝社區全面推行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數字化等治理方式,今年以來,已成功化解矛盾糾紛22件、處理網上信訪平臺投訴8件,解決難題12個。試馬鎮郭家埡村搭建“三維數字鄉村管理平臺”,建立全域3D建模聯動基礎數據庫,全面展示人、房、戶、地等關聯信息,實行鄉村治理掛圖作戰,實現鄉村可視化管理;利用視頻監控手段,全天進行車輛抓拍、人流統計、熱成像火點及滑坡體監測,有效制止不文明行為86次,預防火災3起,實現“智慧安防”;搭建智慧環保綜合管控平臺,實時監控空氣質量、地表水質、土壤環境,實現對污染問題跟蹤溯源、即時管控,累計解決人居環境問題13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