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扎實推進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深度融合,努力開創商南信用體系建設新局面,為商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商南縣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推進實施信用獎懲制度。堅持“誰產生、誰提供、誰負責”原則,依托市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共享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或形成的行政許可、行政監督檢查等行政管理信息以及企業用水、用氣、用電等涉企信用信息。持續提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雙公示”信息的合規率、及時率,嚴格按照信息歸集共享時限要求上傳各類信用信息。鼓勵市場主體自主申報資質證照、生產經營、合同履約等信用信息。制定完善各行業、各領域“紅黑名單”具體管理辦法,細化聯合激勵懲戒措施,依法依規組織開展行業內守信激勵及失信對象評定以及發布活動,將各行業領域評選出的誠信企業、典型案例等納入誠信“紅名單”,將各類違法失信企業納入失信“黑名單”,并按月度推送至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商南縣建立信用信息定期公開發布機制,強化信用信息查詢應用,加快數字化信用金融發展。對各單位歸集共享的誠信紅黑榜、信用承諾、失信行為等各類信用信息,縣融媒體中心等官方媒體平臺建立信息同步公開發布機制,設立信用信息曝光專欄,加大信用信息公開力度,強化失信行為曝光懲戒。完善信用評價數據和結果信息共享機制,依法依規在行政許可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以及財政資金和項目支持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中,嚴格落實信用信息查詢規定。通過信用中國、信用商洛等門戶網站主動核查企業信用信息,下載查驗企業信用報告,做到“逢辦必查,即查即用”。構建以企業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為基礎、以行業信用評價為重點的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依據評價結果開展分級分類監管。依托陜西省項目融資服務系統—秦信融平臺,建立秦信融平臺商南旗艦店,積極引導企業進入平臺注冊,發布企業融資需求。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同金融信息共享應用,深化“銀稅互動”機制建設。鼓勵銀行創新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等專項領域信貸產品,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擴大信用貸款規模。通過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系統,實現政府部門全量儲備項目、政銀企實時共享項目信息、金融機構精準實施融資服務。
商南縣推行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制,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完善信用修復制度,拓展信用應用場景。制定告知承諾制辦理事項清單,在行政審批及政務服務中推行信用承諾制。在市場準入環節和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要求市場主體以規范格式就申報材料真實性、守法經營、誠信履約等事項作出信用承諾。市場主體信用承諾和踐諾情況信息由相關主管部門收集后及時報送至市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推進市場主體誠信自律。持續深化開展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突出知識產權、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制度建設。加強信用監管與“雙隨機、一公開”“互聯網+監管”、跨部門一體協同監管等機制銜接配合,提高協同監管能力和綜合監管效能。建立“信用監管和服務”綜合應用,圍繞“信用+行政審批”“信用+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治理端信用應用場景,積極探索以專用信用報告替代行政合規證明。重點在醫療、養老等領域打造服務端信用應用場景,豐富守信激勵措施,運用信用手段釋放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