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陳可鑫)11月13日,筆者從商南縣秦嶺生態保護局了解到,近年來,商南縣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實施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將廢舊紡織品、電解鋁廢渣等資源變廢為寶,在吃“廢”吐“金”的循環利用過程中,串起綠色產業鏈,真正實現了“生態+經濟”的雙贏效益。
商南縣緊密結合本縣發展方向和現狀,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三大新興產業,以現代材料產業園建設為載體,謀劃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智能分類回收、清潔增值利用等綠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并培育出一批以廢舊紡織品為主要原材料生產石油鉆井助劑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該公司積極探索資源綜合利用新模式,先后建成年產2.5萬噸鉆井助劑生產線、年產1.8萬噸腐植酸生產線、年產6萬噸封堵劑生產線,通過降解廢舊紡織品,生產出石油開采中使用的十幾種鉆井助劑,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并建立起“哎回收”廢棄物回收平臺,通過“線上線下+云倉儲+碳匯”等模式,讓廢棄物就地轉化,“搖身一變”成為綠色產品。經過技術研發與創新,商南天和泥漿有限公司每年成功轉化和利用3萬噸廢舊紡織品,減少了10.8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間接地優化了生態環境,實現了生態價值。
在此基礎上,商南縣加大產業鏈招商,提倡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產業,引進了一批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高的項目落戶園區、開工建設。在商南縣經開區,商洛海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處理20萬噸電解鋁廢渣循環利用項目,修建2條年處理3萬噸碳渣綜合利用生產線、1條年處理10萬噸大修渣綜合利用生產線、1條年處理4萬噸廢鋁灰綜合利用生產線,利用廢渣生產出電解質、碳粉、鋁片、石墨、高鋰等產品,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碳渣浮選分離綜合利用、大修渣濕法高值資源化綜合利用、生物除氰等工藝技術,實現了在生產中“三廢”零排放、大修渣綠色無害化,不僅變廢料為經濟效益,而且避免了對環境的損害,間接地實現了生態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