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近年來,商南縣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生態茶、食用菌、水雜果、中藥材、冷泉魚、供港菜等特色產業,多措并舉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商南縣立足資源稟賦,充分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以重點產業為核心,聚集資源要素,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充分發揮財政銜接資金、涉農整合資金、對口幫扶資金等政策資金,優先支持種植業、養殖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培訓高素質農民,引導技術人才、返鄉大學生等參與綠色技術推廣,鼓勵在農業綠色發展領域創新創業。深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聚焦新品種的培育、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共建專家工作站,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全面推進品牌興農戰略,積極開展“三品一標”產品品牌認證和企業品牌申報,積極鼓勵支持生產主體抓特色、創品牌,引導企業走優質化、品牌化發展之路,全力提升農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
發揮示范基地創建帶動作用,培育綠色優質農產品,實行全過程質量監管及全程追溯機制,確保標準化技術覆蓋生產、貯存、保鮮、運輸等全鏈條,以標準化引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配套發展上下游精深加工企業,推進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組織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策劃舉辦開茶節、粵港澳秦嶺山珍品鑒推介會等活動,搭建品牌展示與市場對接平臺。利用新媒體和數字化手段,積極發展直播帶貨、云種植等多業態電商模式,拓寬線上銷售渠道,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商南縣堅持“鏈條化”謀劃、“鏈主式”引領、“鏈長制”推進,將茶旅融合作為首位產業,大力發展“1+N”(茶菌果畜藥漁菜)農業特色產業模式,深度開發茶多酚、香菇脆、果汁、果干等產品,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空間。加大龍頭企業引育力度,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2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6家。推動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加強農業智能設備在農業生產的在線監測、精準作業、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廣泛應用。
目前,商南縣茶葉種植面積28萬畝,梅花鹿養殖規模西北第一,高山蔬菜裝進滬粵港澳“菜籃子”,茶葉、獼猴桃等農特產品遠銷海外,被評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12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已基本形成了集生產加工、技術研發、質量管控、品牌培育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市級以上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36家,市級以上示范性家庭農場41家,帶動2萬多戶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