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段 鈺)“剛來衛生院時,我的身體狀況很差,甚至覺得希望渺茫。醫護人員一方面及時細致地跟我講解用藥細節,用方言耐心解釋病情,制定個性化診療計劃,另一方面在病床旁鼓勵我、照顧我,經常幫我翻身拍背、指導呼吸訓練,跟家人一樣待我。”近日,歷經數周治療病情好轉的李大爺,再次來到商南縣湘河鎮中心衛生院復診,并將一面繡著“醫德高尚醫術精,關愛病患暖人心”的錦旗,鄭重交到主治醫師張延江手中。這是商南縣創新醫防融合機制,加強群眾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生動詮釋。
今年以來,商南縣堅持預防為主,加快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完善以基層首診為抓手的分級診療體系,構建“防、篩、診、治、管”全鏈條及覆蓋“老、中、青、幼”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保障體系,從源頭上讓群眾少得病、晚得病、不得病,全力守護群眾生命健康。
商南縣加快構建合理就醫和診療格局,充分發揮縣醫院醫療服務核心職能,加強危急重癥救治能力建設,提升綜合救治水平,牽頭整合縣域醫療資源,推動醫共體建設擴面提質增效;突出縣中醫醫院中醫藥特色優勢,培育優勢專科,推廣“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讓中醫更好地融入基層醫療服務;發揮縣婦計中心婦幼健康保障核心職能,推動建立婦女兒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加快推進趙川鎮、金絲峽鎮兩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逐步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全面提升鎮(街道)衛生院服務能力,有效分流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同時,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落實村醫保障措施,穩定優化村醫隊伍,創新實施校地合作,分批開展業務培訓,提升服務能力,補齊128個村(社區)衛生室基礎設施短板。
按照“一院一品一特色”要求,商南縣大力發展中醫、康復、老年等特色專科,打造“大專科小綜合”服務模式,持續強化服務能力。完善服務標準和制度考核,將心理關愛、口腔健康、營養改善、癡呆防治、聽力健康等融入老年人健康體檢項目,加強高血壓等重點慢性病管理。針對常見多發的“四高九病”,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六個拓展”,年度服務覆蓋面再提升1%至3%,為簽約慢病患者提供長期處方服務。以人員、服務、技術、管理為重點,建立名醫基層工作站,健全“四個下沉”考核體系,巡回開展“百名醫師下基層、服務群眾送健康”行動,提升中心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縣級公立醫院向每個鎮(街道)衛生院派駐3名中級以上職稱醫務人員,每周在鎮(街道)衛生院工作不少于3個工作日,通過專業技術人員培養、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方法,帶動鎮(街道)衛生院特色科室打造,推動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實施大病專項救治、慢性病簽約服務、先診療后付費等政策,精準落實健康幫扶措施,常態化開展防止因病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及時發現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風險,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因病致貧返貧底線。構建醫共體體系,明確工作職責、制度和流程,統籌推進“中心藥房、消毒供應中心”建設,解決基層用藥、物品消毒供應。
商南縣健全服務體系,加快縣醫院三級醫院創建步伐,深入推進“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行動,優化就診流程,推動行政村納入基本醫保定點服務范圍。縣級公立醫院探索床旁結算模式,擴大“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推進“無陪護”病房模式。深入推進“急診急救+慢病管理”服務,規范急救操作技能,努力實現縣域內急救車輛由縣急救中心統一調度,打造“30分鐘”急救圈。以三級醫院慢病管理中心建設為抓手,落實慢性病防、篩、診、治、管“五位一體”服務模式,在前期試點村的基礎上,全面鋪開慢病管理服務體系工作。提升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全面落實醫療機構疾控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著力構建預防、治療、管理一體化防治模式。緊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腦卒中、惡性腫瘤和慢性肺部疾病,將醫療衛生與慢性病、重大疾病防控相結合,開展連續、協同的健康服務,做好重點人群服務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