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通過此次培訓,我學會了新的康養護理技能,以后憑借這個手藝能多掙點錢。”參加康養技能培訓的學員代春英說。4月1日,商南縣在城關街道金福灣零工市場舉辦康養技能培訓班,采用“培訓+就業”的“訂單式”培訓模式,將培訓合格的學員優先推薦到商洛心星程養老陪護公司就業,確保學員從畢業到就業的無縫銜接。
今年以來,商南縣全力打好穩就業促增收硬仗,全力推進縣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零工市場”“零工驛站”、就業服務站點建設,構建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網絡,計劃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900人以上。統籌抓好科技人才引育和高校畢業生、搬遷群眾、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計劃引進高層次人才20名以上,新增城鎮就業2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以上,其中脫貧人口就業2.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
商南縣圍繞創業擔保貸款扶持對象、貸款條件和利率、申報方式及辦理程序等內容,重新修訂完善政策宣傳單,深入各鎮(街道)大力宣傳創業擔保貸款最新政策,并綜合運用微信工作群等方式,做好政策的解釋工作,確保基層工作人員規范受理創業貸款業務。結合“人社工作進園區”活動,深入園區與小微企業負責人座談,了解企業需求,幫助其解決融資難題。積極與各業務經辦銀行溝通,通過簽訂合作協議,降低創業擔保貸款的發放利率,減少創業者個人承擔的利息,提高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積極性。
商南縣充分發揮各村(社區)就業信息員作用,摸清全縣返鄉勞動力、脫貧勞動力等重點人群的基本信息、求職意向、技能特長、就業狀態、培訓意愿等情況,建立數據庫并動態更新,為有組織轉移就業提供數據保障。利用“線上+線下”方式,強化跨省就業一次性交通補助、一次性求職補貼等政策的宣傳,做好就業指導和崗位推薦,為轉移就業搭建平臺。深化蘇陜勞務協作和省內區域勞務協作,通過“訂單式”培訓、“點對點”輸送等舉措,做大做強“商南技工”“商南茶農”勞務品牌,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向組織化、規模化和品牌化方向發展。將培育勞務經紀人、勞務派遣公司作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發揮勞務經紀人牽線搭橋作用,提高農村勞動力規模化轉移程度。圍繞“四大名城”建設,結合主導產業和重大項目實施,充分挖掘就業崗位,引導不能外出務工的脫貧勞動力到幫扶車間或公益性崗位就近就地就業。
商南縣建立以各鎮(街道)和重點園區為主、人社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單位聯動的用工服務體系,動態更新本地勞動力資源和企業用工兩個數據庫,實現供需精準對接。結合縣域產業規劃,針對企業用工需求,開展緊缺急需職業技能培訓和“訂單式”“定向式”培訓,滿足企業用工需要;針對未就業勞動者,開展“技能實訓+推薦就業”服務,幫助其精準就業。推動零工市場建設,支持零工崗位區域歸集、多點聯動、統一發布,為靈活就業人員與用工主體提供以即時快招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權益維護服務為支撐的就業服務,切實發揮零工市場拓寬就業新渠道、培育發展新動能作用。加大“商南農機手”等勞務品牌培育,計劃新培育市級勞務品牌1個以上。積極深挖“商南茶農”勞務品牌潛力,依托茶產業鏈,繼續在提高從業者技術技能素質、促進群眾就業增收上下功夫,計劃新建“商南茶農”培訓基地5個、實訓基地5個,年培育“商南茶農”勞務品牌帶頭人10名,茶產業鏈從業人員達到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