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近年來,商南縣大力推行組織運行規范化、資產監管信息化、經營管理市場化、收益分配股份化、產權流轉順暢化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2024年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收入2784.9萬元,1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
商南縣成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工作專班,負責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綜合協調、政策指導、調度統計和檢查督導等工作,相關部門和鎮(街道)按照職責分工抓好推進落實,形成了黨委牽頭抓總、部門及鎮(街道)各負其責、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建立縣鎮村協同推進機制,定期開展調研評估、調度推進,督促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對全縣所有村(社區)的集體“三資”逐村逐項排查摸底,分類建立資金、資產、資源臺賬以及經營性、公益性資產臺賬和集體經濟收益臺賬,做到集體經濟資產清、收入清。聘請第三方審計公司隨機抽查39個村集體經濟收支管理情況,進村入戶排查73個互助資金協會和45個光伏受益村,全面摸清村集體“三資”存在形態、經營方式、分紅兌現、風險隱患等。梳理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外訂立的經濟合同7494份,其中問題合同6972份。通過建立“陜農經”平臺電子臺賬實行動態管理,錄入記賬憑證2111份、資產資源卡片1835個、集體經濟合同1146份。
同時,商南縣組織10個鎮(街道)農綜站站長、農經業務干部、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人員137人,參加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陜農經”平臺運用視頻培訓會,進一步提升縣鎮村三級干部業務素質。實行集體經濟合同村級簽訂、鎮(街道)審核、縣級備案的管理制度。依法完善口頭合同,終止到期合同、無效合同和集體不認可、群眾反映大、長期拖欠租金等嚴重違約的合同,變更、解除對村集體明顯不公的合同,6972份問題合同全部整改完成,追繳合同欠款350.1萬元,兌現集體經濟分紅611萬元。制定“五責協同”責任清單,印發村集體經濟財務收支管理、資產管理、資源管理、民主決策、審計監督等制度,確保“三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