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制定重點項目企業清單,重點發展新材料、綠色食品、健康醫藥、清潔能源、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新型建材6條工業產業鏈,茶葉、食用菌、獼猴桃、冷水魚、生豬、梅花鹿、蔬菜7條農業產業鏈,以“鏈式思維”推動新農業、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產業鏈群”集群化發展,全力打好重點產業鏈群建設硬仗。
商南縣強化重點產業鏈群項目招引、建設,筑牢鏈群支撐。舉辦第四屆鄉黨回鄉發展大會,積極發展“歸雁經濟”,開展叩門招商活動,積極承接東南沿海產業轉移。截至目前,共簽約新材料、綠色食品、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等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13個,總投資22.06億元,引進電子線束生產線建設、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生產線建設等鏈主項目。推行“三三三四五”項目管理調度機制,全年實施省市級重點產業鏈項目15個,年度投資12.84億元。截至目前,電解鋁廢渣循環利用、年產13萬噸耐火材料等5個省級重點產業鏈項目全部開工在建,完成投資2.33億元,占年度計劃的41.64%。10個市級重點產業鏈項目開工6個,完成投資1.1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32.6%。
商南縣不斷深化生態茶城、產業新城、旅游名城、康養慢城“四大名城”建設,優化鏈群布局,推動新農業、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產業”聚鏈成群。成功申報茶葉、獼猴桃兩個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全縣茶葉種植面積達29萬畝,發展油茶1.8萬畝、食用菌1.1億袋、供港蔬菜3000畝、冷泉魚490萬尾、梅花鹿1.2萬只;年產100萬噸高端型砂、年產1萬噸親水鋁箔等23個重點產業鏈群項目建成投產,園區新增入園企業8家;打造精品旅游線路3條,“一峽一湖一峰一道”的全域旅游精品線路初具雛形。促進“旅游+鄉村”融合發展,成立新業態公司11家,建成旅游康養鄉村31個、農村景區7個、產業景點28個,民宿10家;建設運營各類養老機構127家、其中公辦敬老院10個、社會養老機構4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7個、農村互助幸福院96個,總床位數達4610張,初步形成了縣、鎮、村三級養老體系。圍繞茶葉、冷泉魚、梅花鹿等特色資源,研發了金絲茶宴、冷泉魚宴、珍饈鹿宴三個特色主題110道藥膳菜品。確定“四大產業”重點企業38家,實施項目49個。四大產業鏈產值規模突破百億元,其中新材料產業產值增速穩定在15%以上,鏈群集聚效應不斷顯現。
商南縣成立生態產品價值轉化中心,持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工作,加快推進全縣秦嶺茶鄉等15個VEP項目實施,全面推廣VEP項目“損一補二”開發模式。秦嶺泉茗、秦嶺冷泉魚等獲得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認定。深入推進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簽訂17.7萬畝碳匯開發權流轉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