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 郝嘉林)“回到家鄉創業,既能帶動村里留守婦女生產致富,還能干一番事業。”山陽縣王閻鎮蠟燭山村手工紡織廠廠長吳艷平說。
山陽縣從搭建平臺、創優環境入手,大力實施全民創業,重點扶持藥材種植、特色養殖、電子商務等產業發展。已形成了中藥材、林果、畜禽、養蜂、茶葉、食用菌、光伏、旅游、勞務輸出、電商十大脫貧產業,制定出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辦法》《脫貧攻堅金融扶持辦法》等政策文件。加大產業發展財政投入,為每個產業先期撥付產業發展資金100萬元,為每個貧困村撥付產業合作社發展專項資金或互助資金30萬元,鼓勵支持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培育必康、恒瑞等年收入過億元產業龍頭企業9家、現代農業園區22個,專業合作社640個、能人大戶82個,已帶動2300戶7800人增收致富。同時,把縣域工業園區、電商中心作為創業載體,充分利用閑置廠房存量資源,開辟返鄉人員創業基地,激發大眾創業的熱情。積極優化創業環境,搭建起創業平臺、技術培訓平臺和信息平臺,構建了以縣創業指導服務中心為中心、鄉鎮社會保障所為橋梁、村(社區)就業創業服務工作站為基礎的三級就業創業服務網絡,引導和鼓勵全民創業。截至目前,該縣再就業小額貸款擔保中心已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15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8.4萬元,為3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和119名創業個人提供了資金支持,鼓勵56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自主創業,完成就業技能培訓26期1300人、創業培訓12期300人,形成了“山陽建筑”“山陽羊肉泡饃”“山陽家政”等知名勞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