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彭祥宇)近年來,山陽縣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最大民生工程和最大發展機遇,用好扶貧政策,用活社會資源,充分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持續深化“3+X”幫扶體系,取得明顯成效。
拓展企地幫扶夯基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資源集中、資金充沛的優勢,聚焦發展短板,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支持。先后與省水務集團合作,投資3.5億元建設磨溝水庫樞紐工程,提升城區及周邊8萬多人供水質量;投資1798萬元啟動實施漫川關鎮供水工程,解決鎮區群眾用水緊張問題。加強與中國鋼研集團聯系,累計投入扶貧資金700多萬元,建成鋼研希望小學11所,資助大中小各類學生380多名。
加強院校幫扶提質量。緊緊依托高等院校智力密集、人才匯集的獨特優勢,加大與高校、醫院的合作力度,不斷提升脫貧質量。深化與西北政法大學合作,簽訂產學研基地等援建協議3個、農特產品銷售協議1個,銷售農產品80萬元,培訓財會人員41名,資助貧困學生51名。充分發揮西安交大一附院獨特作用,新建臨床專科兩個,派駐幫扶醫務人員18名,接收進修人員15名、培訓醫技人員2738人次。
推進寧商扶貧結碩果。持續深化寧商扶貧協作,聚焦產業合作、勞務協作、人才支援、社會幫扶等重點領域,加強與對口協作單位六合區溝通對接,先后選派黨政干部、技術人才赴六合區掛職學習65人,培訓技能人才1392人,向江蘇輸出勞動力430人,建成扶貧協作項目72個,爭取項目資金2.45億元。
深化社會幫扶聚合力。深入推進“百企聯百村帶萬戶”等扶貧行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扶貧,動員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個體工商戶、社會愛心人士開展扶貧幫扶活動,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先后吸引141名企業家來山投資興業,71家社會組織投入扶貧善款、物資累計3200萬元,舉辦中國美術家彩繪“一帶一路”書畫捐贈暨文化扶貧活動,募集資金1086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46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