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文 屈傳斌)山陽縣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的緊要關頭,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挑戰,縣上及時強化扶持綠色產業發展舉措,推動綠色產業提質增效,擴大就業創業渠道,全面破解疫情影響群眾增收的問題,千方百計在決戰之年保證貧困戶收入穩步增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完善綠色產業發展路徑。按照“強藥、擴菌、穩果、優畜”的思路,持續做好藥、菌、果、畜等“4+X”特色產業,著力在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上上水平,在項目化、品牌化、機械化、信息化上求突破,逐步走出一條具有山陽特色的產業發展新路子。
強化帶貧益貧獎補政策。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吸納務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訂單收購、代養托養等方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對完全履約的給予適當獎勵。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移民集中安置點附近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對帶貧益貧經營主體的產業園區、生產基地的生產道路、供水等設施予以投資扶持。
扶持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組織貧困戶、邊緣戶進行核桃科管、農機服務、專業采茶,帶動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動貧困戶、邊緣戶占60%以上,且經常性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帶貧益貧效果明顯的,根據帶動貧困戶、邊緣戶增收總額給予10%的獎勵。
鼓勵開展資產收益扶貧。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實施的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明顯的村級資產收益扶貧項目優先安排財政扶貧資金。對109個非貧困村,每村安排50萬元資金入股金雞產業,用村集體收益安排村級公共事務管理公益崗位不少于5個,主要安排未脫貧戶和邊緣戶勞動力就業。
著力發展產業化聯合體。總投資億元以上、帶貧千人以上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獎勵30萬元,總投資5000萬元以上、帶貧500人以上的中型產業化聯合體獎勵20萬元,總投資1000萬元以上、帶貧100人以上的小型產業化聯合體獎勵10萬元。
扶持農業新“四化”。對獲得“名特優新”產品的生產主體,一次性獎勵1萬元;對獲得商洛名品、省名牌產品、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分別獎勵5萬元、10萬元、15萬元。支持農業項目化,加大項目策劃和申報力度,優先篩選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并優先扶持。支持農業機械化,在種、養、收、管等生產全程大力推廣機械化技術應用,對購買補貼品種內農業機械的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政策補貼的基礎上再補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