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特綠色產業 做強產業集群
山陽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本報訊今年以來,山陽縣堅持以農業穩產保供、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緊扣綠色循環發展定位,做特綠色產業、做強產業集群,推動特色農業提質增效,助推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成立縣培育特色產業增長極工作推進專班、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專班,編制《“十四五”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規劃》,制定《山陽縣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增長極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山陽縣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機制保障。
選優發展特色產業。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持續壯大“菌果藥畜茶”等特色產業,提升產業規模和效益。今年新發展食用菌5560萬袋、天麻1994畝、茶葉1萬畝、水雜果4200畝、高山生態菜2950畝、魔芋5010畝、中華蜂0.72萬箱、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7個,畜禽飼養量達到383.32萬頭(只)、肉蛋產量達到3.508萬噸。
加快建設特色園區。堅持科技引領、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園區。26個新續建園區和農業項目,目前已全部動工建設,完成投資12.5億元,其中和豐陽光食用菌二期、漢華農業產業園、奔奔旺生態肉牛養殖、茶創小鎮等重大項目快速推進。
大力培育新型主體。新培育引進龍頭企業6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0個、家庭農場6家、專業大戶6家,實現每個特色產業都有多家龍頭企業帶動。常態化開展調查摸底和現場勘查,完成21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的動態監測和分類指導,組織推薦申報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個、“名特優新”農產品6個、綠色農產品4個,做實打響“源味山陽”農產品牌。
強化集體經濟管理。深化“2+X”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聯盟,完成對城關、南寬坪、小河口等鎮辦35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法人因換屆變更。扎實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修改錯誤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310本,完成流轉交易鑒證3宗1.2萬畝,交易金額72.9萬元,涉及農戶414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