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徐 濤
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日前,在山陽縣戶家塬鎮黨家塬村,村民柯玉朝一家人頭頂烈日,在地里忙碌地進行玉米大豆套種。
柯玉朝邊點種玉米邊擦汗,望著已經成形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地塊,他興奮地說:“我家人口多,但地少,過去只知道在地里種玉米,收成一般,現在才知道玉米地里還能套大豆,一地能有多用途,那收成和經濟收入還不翻倍漲啊。”
戶家塬鎮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鄉鎮,以旱地、坡地居多,多年來群眾已習慣了單一的種地模式,致使土地利用率低,許多村民為了掙錢,常年在外奔波。如何讓百姓不用出遠門,在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如何把戶家塬鎮建設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是戶家塬鎮黨委、政府一班人一直關心關切的問題。
為使全鎮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富裕富足,今年以來,戶家塬鎮以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擴大油料生產為抓手,全力促進糧食高效生產,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該鎮在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下高山村建立玉米套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百畝示范區,以點帶面引領全鎮糧食生產標準化種植,在全鎮19個村(社區)將玉米大豆套種任務分解落實到組到地塊。鎮上創新套種模式,利用大豆根瘤菌固氮作用,在牛耳川社區、康樂村等養牛較多的村(社區)建設玉米大豆復合種植基地;在全鎮14個村開展茶葉套種技術,在黨家塬村利用狝猴桃基地空帶套種大豆,擴種大豆種植面積。
為探索茶園高效、生態、環保建設模式,實現經濟、生態、社會等多重效益,戶家塬鎮黨委、政府積極與縣農業農村局專家技術團隊對接,圍繞品種選擇、科學施肥、栽培模式、農機具篩選、病蟲草害防控等關鍵環節,結合戶家塬鎮實際制定了茶豆實施方案,確定了包抓領導和責任人、種植地塊、種植模式、實施主體、實施時間表,確保茶豆套種項目有序推進。
目前,縣上下達戶家塬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3280畝,現已播種4243.82畝,超額完成縣上下達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大豆種植面積8430畝,已完成播種面積7350畝,其中林下套種大豆面積2494.5畝,已建成縣、鎮兩級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區2個。戶家塬鎮采取多種形式推進“大豆+”套種模式,讓群眾一地雙增收,增強了種地的積極性,種出了富裕富足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