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羅忠楠)“進入汛期以來,我們總是能看到鎮、村干部在河邊、農戶家里巡查,村內外到處掛著醒目的防汛警戒標語,村村通大喇叭也在時刻播放著防汛安全知識。”山陽縣法官鎮黃家店村村民吳自成說起近期鎮上的防汛工作,豎起了大拇指。
法官鎮繃緊防汛“責任弦”,進一步完善預案,將全鎮劃分為153個網格單位,其中地災威脅區、臨河低洼威脅區、山洪威脅區等重點區域41個,每個網格都有網格員負責盯撤。同時,對12個重點滑坡威脅區域逐個進行應急撤離演練,明確怎么撤、往哪撤,確保防汛責任夯實到位。
鎮上組織開展汛前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重點對滑坡體、河道、險工險段、危舊房屋和低洼地帶進行全面排查整治。對重點區域落實專人24小時巡邏,對新發現的隱患點,能整治的立即整治,不能立即整治的設置警示牌,拉好警戒線,不留死角隱患。摸清轄區內五保戶等特殊人群底數,特別是重點威脅區域的三類人底數,確保需要緊急撤離時不落一人。
在全鎮設立28個應急安置點,備齊床、被褥等生活用品,購置米、面、油、方便面、礦泉水等生活必需品,對雨衣雨靴、手持喇叭、編織袋、銅鑼、手電筒等防汛物資進行盤點補齊。完善防汛物資管理制度,明確專人進行管理,保證物資儲備充足,能應急使用。
法官鎮落實專人接收雨情汛情信息,充分發揮“人盯人”防搶撤三級微信群作用,及時傳遞最新的雨情汛情。對獨居老人、五保戶等特殊人群,落實專人包抓,緊盯滑坡體、低洼地帶等重點部位,一對一傳達雨情并協助撤離,確保第一時間將汛情傳遞到每家每戶,確保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