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敏 通訊員阮 揚)“縣上將我們萬頭肉牛養殖有機肥生產及肉制品加工項目納入千名人才創新創業重點支持范圍,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產學研基地,并邀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畜禽遺傳標記學分會理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教授陳寧博等8名專家為我們‘把脈問診’,專家人才為我們園區確立了‘綠色循環、創新共享’發展理念,厘清了‘種養一體、產銷融合’的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了發展方向。”近日,位于山陽縣的陜西意發生態農牧產業園總經理左可鑫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山陽縣堅持把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成立山陽縣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出臺《秦創原(商洛)創新驅動平臺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新建縣人才驛站辦公室和博士工作站辦公室1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1個,同時鏈接國省科技資源,加快推進秦創原(商洛)網絡平臺建設,提供政策解讀、專家服務、數據分析、農產推廣等多項服務,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山陽縣在人才培養與對接、技術支持與服務、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與省內院校開展多層次合作,推動學校創新要素和人才資源向山陽產業、企業集聚。山陽五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陜西師大等高校開展釩高端材料及新能源特色產業創新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德潤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入駐省秦創原創新基地,在全省率先建立中藥材溯源體系,現已完成山陽縣中藥材溯源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家,陜西天草公司申報2022年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個。引導和支持雷博光電、瑞裕、品佳科創等龍頭企業持續深化“異地研發、山陽轉化”發展模式促進科研創新。
山陽縣以項目合作落實科研合作,將學校團隊的科研技術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為企業發展“輸血”、為科學研究“導航”。通過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已組織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與西安交大、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科技大學、商洛學院等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簽訂合作協議,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爭取“三區人才”15名、市級科技特派員14名,選派第七批科技特派員43名,派駐到43家企業、基地、合作社和145個重點村。建立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工作機制,山陽瑞裕電子科技已申報“科學家+工程師”項目,在半導體封裝技術電源模塊芯片化、功率部件數字化等方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