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 培 徐世旺)“黨的富民政策好,家家喜事都不少。濫辦酒席很糟糕,你辦他辦亂了套。相互攀比幾十桌,吃的沒有浪費多……”最近,山陽縣高壩店鎮富橋社區的老年協會又有了新的群口快板——《移風易俗樹新風》。朗朗上口的調子,通俗易懂的說辭,這首新創作的快板很快就在移民安置點傳唱開了。這是山陽縣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工作、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山陽縣聚焦部分農村高價彩禮、人情攀比、薄養厚葬等突出問題,創新開展“一約四會兩榜三制度”的“1423”專項行動,大力實施以十大活動為載體、百余文明實踐站所為陣地、千余志愿服務隊為主力的“十百千”工程,全面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促進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走出了一條移風易俗“人情減負”的新路徑。
山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縣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成立了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33個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移風易俗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山陽縣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工作實施方案》《關于在全縣移風易俗工作中開展“1423”專項行動的通知》,建立了縣級領導聯鎮辦包抓、鎮辦科級領導包村(社區)推進落實的工作機制。采取專班推進、現場觀摩、月評季考、常態督導的方式,壓實工作推進責任,牢牢筑起上下齊心、步調一致的推進保障體系,確保移風有力、易俗有效。
為了塑好鄉村振興之魂,山陽縣聚焦國家掛牌督辦、疫情防控、項目建設等工作,充分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相結合,推行村規民約全覆蓋,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齊發力與紅榜、黑榜、舉報、獎勵、問責強推進的工作機制,采取一個專班推進、一批試點帶動、一批典型引領的方式,全面推進“一約四會兩榜三制度”落實落細。積極發揮黨員領導干部“關鍵少數”率先示范作用,在婚喪嫁娶等家庭事務上帶頭簡辦、帶頭不辦、帶頭宣傳,引導廣大群眾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的“兩辦一不辦”良好風氣。目前,全縣打造移風易俗試點村39個,在全縣推出一批叫得響、可復制、能推廣的先進典型。
以“豐陽新聲”文明實踐、道德超市、文化惠民演出、移風易俗線上答題、移風易俗“紅黑榜”等十大特色活動為載體,山陽縣大力開展“時代新風潤豐陽、移風易俗我先行”主題活動。充分利用縣、鎮、村26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和244個村(社區)1600多個志愿服務隊作用,全面開展“好公婆”“好兒媳”“十星級文明戶”等先進評選和志愿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全縣評選出各級各類先進典型2600多人,開展志愿服務900多場次、服務時長43.8萬小時,策劃特色志愿服務項目20個,開展文化惠民演出300多場次,一體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戶家塬鎮康樂村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將“一約四會”貫穿于文明實踐活動之中,大力開展“道德模范”“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在全村形成了戶戶爭創模范、人人爭當文明的良好氛圍。
山陽縣還充分利用新聞媒體、戶外宣傳欄、應急廣播、村(社區)小喇叭、文化墻等宣傳載體,持續唱響“秦風楚韻·和美山陽”文化品牌和“豐陽新聲”理論宣講品牌,筑牢移風易俗主陣地。在山陽宣傳、山陽融媒等平臺發布《“革除陳規陋習、弘揚時代新風”倡議書》,并建立常態提醒機制。在節假日、中高考后等關鍵時間節點上提醒干部群眾杜絕升學宴、謝師宴等不正之風,大力宣傳倡導“兩辦一不辦”,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的宣傳格局,為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將移風易俗工作納入各級各部門意識形態、宣傳思想文化建設年度考核主要內容,加大考核分值比重。建立常態化督查、工作指導、約束獎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通過一系列工作舉措,全縣干部群眾“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事不辦”的思想觀念初步形成,人情禮金重、盲目攀比、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文明簡約的時代新風尚逐漸養成。據統計,2022年6月至10月,全縣紅事簡辦85件、白事簡辦423件、其他事不辦225件,累計節約費用850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