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見習記者 楊若陽 通訊員 毛儀惠)2月29日,記者從山陽縣農業農村局獲悉,山陽縣緊緊圍繞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目標,將生產條件好、土壤肥力優,整流域連片面積規模較大的區域作為馬鈴薯主產區,集推廣優良品種、機耕機播、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于一體,打造“馬鈴薯+春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一地三收”示范基地,確保全縣春耕備耕和在田作物田管工作早謀劃、早部署和早落實。
“今年,我們項目規劃建設‘馬鈴薯+春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2220畝。其中,高壩店鎮趙家河村450畝、過風樓社區320畝、魚塘村340畝、黃土凸村(寨子溝口)50畝、雙寨村100畝、兩嶺鎮劉莊村460畝、中村鎮洛峪溝村500畝。年前,山陽縣圍繞馬鈴薯生產對高壩店鎮趙家河流域、廟溝流域、寨子溝流域、洛峪溝流域進行了全面規劃,實行整區域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有效推進糧食持續增產。”山陽縣農業農村局項目股股長鄭孔河說。
馬鈴薯基地建設由鎮政府組織實施,縣農技服務中心做好起壟覆膜、帶狀復種、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技術指導工作,村(社區)具體落實,種植大戶及農戶共同參與。規劃區域內推行“馬鈴薯+玉米+大豆”種植模式,實施“八個統一”,即統一供應良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機耕機播、統一精量播種、統一高產播期、統一防控病蟲草害、統一秸稈還田、統一進行獎補。據統計,縣、鎮共組織農業技術干部100多人到田間地頭指導春耕,規范化種植馬鈴薯面積3000多畝。
“技術指導上,我們將在統一優良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帶狀復種、統一綠色防控‘四個統一’上為全縣種植農戶提供全方位技術服務。”山陽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曹昌東表示。
下一步,山陽縣農業農村局將持續落實田間管理工作,重點做好田間除草、科學施肥、病蟲防治、秸稈還田等高產高效管理技術的應用,提高耕地產出率、水資源利用率、種子農藥化肥利用率,實現當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山陽縣通過“馬鈴薯+春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建設,以示范種植輻射帶動全縣種植,力爭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