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英 通訊員 張玉玲
仲春時節,山陽縣延坪鎮青山環抱、綠水相依,成片金色的連翹花格外亮眼,萬畝茶園青綠蔥蘢,一幅峰巒疊嶂生態美、林水相間綠意濃的美麗畫卷盡收眼底。
延坪鎮地處山陽縣東南部,境內常年云霧繚繞,氣候溫和濕潤,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較高。近年來,延坪鎮立足綠色生態優勢,全面推進“管綠”保存量、“增綠”拓效益、“護綠”固底色、“用綠”富產業,蹚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良好的生態環境離不開廣大護林人日復一日地守護。
“在春季和冬季重要時間節點,要不間斷地巡山,不敢有一點馬虎。”4月22日早上,護林員鄧付和早早就備好水壺向山上走去,開啟一天的巡山工作,他說,“一根火柴可毀千萬棵大樹,一顆煙頭能毀掉千頃林海,這真不是一句玩笑話。”和鄧付和一樣的一群護林員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圍著山轉,守護這里的一草一木。
為了健全完善林長制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壓緊壓實各級林長職責,延坪鎮設立鎮、村兩級林長24名,聘用生態護林員82名;嚴格落實各級林長信息更新公開,把林長履職情況納入干部年度考核,倒逼責任落實;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對接的原則,將全鎮22萬畝林地劃分為82個責任區域,設置林長公示牌12個、工作提示單33份。鎮、村兩級林長不定期開展巡林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督促落實整改,形成了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責有人擔的工作局面。
“我們利用APP定位打卡措施和建立日常考核制度,全面監督護林員不認真執勤、敷衍了事等情況。”延坪鎮鎮長邢建鋒說,在重要時間節點,鎮上要求各級林長每月巡林不少于12次,護林員每月巡林不低于22天,在重點林區和重點區域要全天候、常態化巡查。全鎮連續10年未發生一起森林火災。
同時,延坪鎮堅持把村莊綠化同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干凈山陽”創建活動三項工作相結合起來,緊盯薄弱環節、衛生死角,動員群眾自覺遵守“門前三包”。有效發揮黨員帶頭模范作用,激發志愿者參與的積極性,在轄區營造干群齊心協力的濃厚氛圍。此外,去年以來,全鎮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4000多畝。
如何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邢建鋒說:“綠色生態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產業發展規劃上,我們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天麻、豬苓、連翹等多種中藥材種植產業。同時,重點打造茶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和探索,目前,茶產業已成為鎮上的支柱產業之一,給當地村民帶來不小的收益。”
邢建鋒介紹,目前,楓樹村已建成高標準規范化管理茶園8000畝,新建標準化茶園1000畝,全村茶葉種植面積1.1萬多畝,年產量2萬多公斤,輻射延豐、楓樹、秦南、紅楓等5個茶廠(合作社)。今年,全鎮新種植豬苓300畝,擴管野生五味子100畝,種植連翹1000畝;由村黨支部領辦6家農民合作社,引導農民以土地流轉、勞力入股等形式養殖生態豬,目前養殖戶65戶,每戶年收入4000多元;利用轄區植株眾多的優勢,51戶農戶通過養殖蜜蜂實現增收致富,預計全鎮今年養殖蜂蜜800箱,年產值80萬元。全鎮逐步形成“林間種植、林下養殖、林外銷售”的模式,走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談起未來,邢建鋒表示,延坪鎮將持續完善林長制各項制度,構建森林資源保護長效發展機制,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深挖林業資源,不斷擴大綠量、提高綠質、增強綠效,讓綠色生態更加便民、利民、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