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英 通訊員 張 斌
6月4日,在山陽縣南寬坪鎮寬坪街社區集體經濟油料加工廠,一股濃郁的香油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干凈整潔的生產車間里,機器嗡嗡作響,幾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經過對原料的篩選、炒料、壓榨、水化、過濾、浸油等復雜工序,一瓶瓶優質香油新鮮出爐。
“我們油坊全部引進現代化先進機器設備,建設規模330平方米。有芝麻香油、菜籽油、核桃油、花生油等多條生產線。”寬坪街社區黨支部書記施定寶說,“目前,有5個黨員群眾入股10萬元,年底根據收益分紅,油坊預計每年給村集體增收15萬元,幫助群眾每戶增收500元。”
去年,寬坪街社區瞄準油料加工產業,在駐村幫扶單位商洛市療養院的幫助下,多方籌資,積極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于當年年底建成源味油坊,探索出了一條種植產業提檔升級的新路子。
近年來,寬坪街社區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以油料加工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黨建引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種植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
施定寶介紹,油坊從收購原料到壓榨香油,從毛油水化到過濾沉淀,實現了過去個體戶“粗放式”產油向“精細化”規模生產的轉變,產出的香油顏色亮、無雜質、味香、品質高,深受遠近消費者青睞。
“為了鼓勵群眾大量種植,村委會免費發放油菜種子,提供免費榨油服務,加上今年收購市場價格高,群眾都愿意把原料賣給我們。”寬坪街社區干部王琳說,“群眾看到好處,種植油菜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將來成片的油菜花海還可以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帶動發展鄉村旅游。”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村民每年秋季種植油菜,來年4月份收割菜籽,收完繼續種植芝麻,這樣交替種植,一年四季不愁沒原料。“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和生產規模,保證香油品質的同時提高產量,利用互聯網宣傳拓寬產品銷路,打通縣內外市場,打造特色香油品牌,為當地群眾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帶動他們實現增收致富。”施定寶信心滿滿地說。
談起發展規劃,南寬坪鎮黨委書記鄧秀峰說:“我們鎮將把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放在首位,建強聯農帶農機制,把更多的農戶綁在產業鏈上,實現帶動農民、連接市場、引領發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