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山景區森林覆蓋率達88%,好生態、好風景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秋日的天竺山五彩斑斕,好風光引人入勝。
10月13日,2024世界定向排位賽在山陽縣國家4A級景區秦嶺天竺山隆重開幕。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事,更是山陽縣展示生態美景,推廣鄉村旅游的絕佳機會。
天竺山景區距離山陽縣城30公里,景區內森林覆蓋率達88%,主峰海拔高2074米,重巒疊嶂、奇峰林立、山勢陡峭,既有華山的峻險,又有黃山的奇幽,以雄偉險峻聞名遐邇,因此素有“秦嶺奇觀”之美譽。
2021年7月,天竺山景區因特大暴雨災害閉園。歷時兩年多的改造提升,景區于今年6月復園,并通過賽事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今年國慶假期,景區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
10月28日,記者來到天竺山森林公園。沿途金黃、火紅、深綠交織的山林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汽車緩緩駛入,遠遠望去,一座設計獨特的四層停車樓矗立在山腳,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來往的游客絡繹不絕。
“停車場分為4層,每一層都設有電梯直達索道入口。”保潔員吳龍琴在打掃衛生的同時,熱情地為游客指引方向。她向記者透露,自從景區復園后,她就在這兒上班,每月工資2000多元。她還將自家的土坯房出租給景區作為民宿用,每年還能額外收入5000元。這不僅改善了吳龍琴的生活質量,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吳龍琴一起,在這里擔任保潔員的村民有20多人。
在第一個觀景臺,攝影愛好者李先生正和幾個伙伴手持相機,捕捉著天竺山秋日的美景。他說,這次他與幾位朋友結伴從西安過來,天竺山的云海與山峰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往的旅行中,很少有機會目睹如此高海拔的山峰,漫步于此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空氣格外清新,令人陶醉。
登上景區的最高點——天臺,仿佛置身于云端,放眼望去,無邊無際的云海盡收眼底,游客們紛紛拿出手機,捕捉這難忘的瞬間。此刻,幾位身著紅色制服的工作人員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們是景區負責維護智能系統的技術員,正沿著路線仔細檢查智能旅游設施的運行情況。
據技術人員鄔寧紹介紹,他是漫川關鎮人,前幾年一直在外打拼。去年,他回到家鄉并成功加入了當地景區的技術團隊,現在工作離家近,還便于照顧父母。他說:“目前,有180名員工在景區工作,特別是在節假日,工作量很大。國慶期間,索道口的排隊時間有時甚至超過一個小時。”
隨著游客的增多,周邊的農家樂和民宿產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夕陽西下,一批批游客紛紛下山,涌向周邊的農家樂,品嘗地道的農家菜。
“國慶期間,我們這里吃飯都得排隊,所有的食材都得提前準備,收入也相當可觀。”農家樂負責人王大姐說,景區改造開園后,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她還計劃擴大農家樂的規模,增加一些特色服務,比如讓游客們親手采摘蔬菜和水果,體驗農耕文化。
還有一些村民在保留傳統的建筑風格上,對自家房屋進行翻新,增加現代化的便利設施,讓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體驗到農家的溫馨。
目前,景區已帶動周邊超過10家民宿和20多家農家樂增收。
山陽縣文旅局副局長司正正介紹,天竺山景區提升項目總投資9.8億元,新建綜合服務區、休閑康養度假區、僧道關鄉村文化廣場、文旅文創融合區以及農業產業集群、民宿民俗集群,可實現年綜合收入9000多萬元,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
為了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和資源開發,10月16日,山陽縣在景區成功建立了高海拔北斗自動氣象站,可以全年無休地監測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雨量、四分量輻射、日照、能見度、地溫等多項氣象要素。
“高海拔北斗自動氣象站的建立,不僅對天竺山景區的旅游安全和游客體驗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整個山陽縣乃至周邊地區的氣象監測和災害預警系統都是一次技術上的提升。”司正正說,“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科技手段,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好我們的自然資源,同時為游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務。”
天竺山景區的建設與發展,僅僅是近年來山陽縣積極發展生態旅游、加強旅游項目構建的一個縮影。在今年國慶期間,全縣的文化旅游市場消費持續升溫,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消費較2023年分別增長了38.66%和41.99%,有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消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