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蔡銘 劉瑩)山陽縣城關街道聚焦鄉村“五大振興”,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動能,奮力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亮麗畫卷。
“黨建+組織”,筑牢鄉村振興“主陣地”。山陽縣城關街道把組織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工程”,以提升村“兩委”班子引領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水平為目標,將建強組織體系作為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的基礎工程來抓,持續開展村級黨組織書記“五評五比五爭當”擂臺賽,不斷強化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組織保障。
“黨建+產業”,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山陽縣城關街道圍繞“黨建+產業”組織振興模式,按照“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天麻、豬苓、食用菌、中藥材和生豬養殖等農業特色產業,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持續帶動群眾增收。
“黨建+人才”,充實鄉村振興“智慧庫”。山陽縣城關街道建強基層干部隊伍,選拔懂發展、善經營、能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人才到村任職,培育一批扎根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加大村級后備力量培養,健全聯系村領導、黨支部書記與后備力量“2+1”結對幫帶機制與跟蹤培養機制,做大村級后備人才“蓄水池”。
“黨建+文化”,培育鄉村振興“新風尚”。山陽縣城關街道發揮院落會、微信群和鄉村大喇叭的宣傳引導作用,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大力弘揚文明新風,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挖掘民俗文化資源,開展龍燈、旱船和秧歌等民俗文化展演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如春風化雨,持續涵養文明鄉風。
“黨建+生態”,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山陽縣城關街道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樹牢和踐行“兩山”理念,實現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相輔相成。認真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以農村“五治”為抓手,開展農村戶廁改造、環境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行動,全力推動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