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新文
3月5日,春意漸濃,山陽縣法官鎮兩岔口村的一處農家院落里,一場別開生面的“移風易俗樹新風”院落會正在召開。村民代表、村干部、鄉賢代表圍坐一堂,圍繞破除陳規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的主題展開熱烈討論。這場會議不僅成為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更體現出兩岔口村近年來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扎實成效。
“以前村里嫁女兒,彩禮動輒十幾萬元,攀比風氣讓人壓力山大。現在村里宣傳‘低彩禮、簡婚宴’,我支持!”院落會上,待嫁的適齡女孩馮龍霞主動表態。她坦言,起初家人對抵制高價彩禮有顧慮,但通過村紅白理事會多次上門宣講政策、分享“低彩禮”家庭的幸福故事,最終全家決定簡辦婚禮。“婚姻的幸福不該用金錢衡量,新事新辦更體面!”馮龍霞的發言贏得陣陣掌聲。
村黨支部書記張建介紹,兩岔口村以“一約四會兩榜三制度”專項行動為抓手,將“紅白事簡辦”“抵制高價彩禮”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并成立由老黨員、鄉賢組成的紅白理事會,通過“網格員+志愿服務隊”模式逐戶宣傳引導。2024年以來,全村紅白事平均花費下降60%,文明婚嫁漸成風尚。
兩岔口村的移風易俗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張建細數經驗:“一是以‘紅黑榜’樹導向,每季度公示先進典型和反面案例;二是用‘道德評議會’解難題,由村民共議陳規陋習治理方案;三是建‘志愿服務隊’送服務,組織文藝宣傳隊編排移風易俗快板、小品,讓政策入腦入心。”此外,村內還設立“道德超市”,村民參與志愿服務、踐行新風尚可兌換生活用品,激發自治活力。
近年來,兩岔口村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鄉村振興總體規劃,通過“四抓四推動”機制系統推進。全村新修訂村規民約12項,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確保群眾全程監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文化廣場等載體,開展“道德講堂”“移風易俗宣講會”80多場,惠及群眾500多人次。每季度評選“好公婆”“十星級文明戶”,挖掘凡人善舉50多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推行“人盯人+”基層治理模式,25名網格員動態監測陋習反彈風險,確保文明新風常態長效。
鎮黨委書記鄭煥林表示:“移風易俗是優化基層治理、減輕群眾負擔的重要抓手。我們將繼續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如今,法官鎮已實現紅白事簡辦全覆蓋,厚養薄葬、勤儉節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