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建軍)商州區三岔河鎮七星村是商洛市委辦和商州區財政局的包扶村,為了使村里的168戶549人盡快脫貧,兩個單位全面安排部署,層層夯實責任,明確幫扶職責,細化幫扶措施,精準扶貧“實打實”。
精準識別對象。兩個單位的110多名干部深入貧困戶家里,開展貧困人口識別核查工作,全面摸清了貧困人口底子,逐組逐戶完善了基礎數據,健全了信息臺賬,全村共識別貧困戶168戶549人,五類特殊貧困人口65戶128人,為建立分類幫扶機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準施策幫扶。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堅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有針對性開展幫扶。對一般貧困戶,實施產業發展帶動脫貧,積極抓好櫻桃、核桃主導產業科管,發展果糧套種、中藥材種植和光伏產業發電項目,增加農民收入。對長年外出務工人員,利用商洛商會和商州駐西安辦事處勞務工作站,成立了黃魚村建筑勞務輸出合作社,整合七星、三星和黃魚村的勞力資源,提供技能培訓,簽訂勞務協議,不斷擴大訂單式的勞務輸出。對五組、七組居住偏遠、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的群眾,抓住陜南移民搬遷的有利時機,實施易地搬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積極利用教育、扶貧、民政等部門助學資源,實施教育脫貧;對因病返貧、缺乏勞動力的群眾,引導農村貧困人口參保續保,實施醫療救助;對低保戶、五保戶用差異化社保政策實施兜底脫貧,按規定發放生活補貼、護理補貼和基本養老金、高齡老人生活補貼。
創新幫扶措施,著力促進產業發展。堅持把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作為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有效途徑,圍繞大櫻桃、勞務、養殖等主導產業,以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為對象,采取“專業大戶+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大力支持貧困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區域特色產業。組織掌握科管技術的能人,成立科管工作隊,集中對貧困戶的櫻桃、核桃進行科管,提高產量,增加收入;以田野現代農業園區為龍頭,采取“龍頭企業+貧困戶”的模式,與76戶有養殖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結成對子,發展土雞散養;以“勞務協會+農戶”形式,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做好勞務輸出工作;以智福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為龍頭,帶動貧困戶種植中藥材等經濟作物;以光伏發電產業脫貧項目為支撐,一期建設1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帶動50戶貧困戶年均收入2500元左右。同時,積極開展旅游扶貧、電商扶貧,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有效促進了貧困人口增收。
今年以來,組織成立了櫻桃科管工作隊,利用10天時間集中對村上現有的400多畝櫻桃園進行了科管;調回中藥材連翹種苗9萬多株,種植400多畝;購買水泵6臺、水管1000多米、電線1000多米,打機井2眼,維護修建灌溉水渠2000多米,在春季干旱之際對400多畝基本農田進行了灌溉,實施林下間作套種地膜洋芋300多畝;邀請水利技術專家對河道進行現場查看和測量,組織修建攔砂壩4處;組織養殖農戶76戶,對有養羊基礎的劉扣娃、閆民等戶,繼續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解決存在電力動力線路、水源、防疫等實際問題;引進實施建設光伏發電脫貧項目,目前基地已經勘察完畢,所需土地已經流轉到位,簽訂了土地流轉協議,兌現了承包租金和地上附著物賠償款項,項目施工方已進入工地架設圍欄、澆注混凝土地梁、項目規劃和資金籌措等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