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張希鋒)商州區楊斜鎮海棠岔村自2009年成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以來,累計投入31萬元,發展會員94名,放款191.6萬元,有效破解了貧困群眾發展創業中的資金短缺問題,互助資金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村上大力宣傳互助資金協會的相關政策,堅持入會自愿、退會自由,聯戶擔保、相互監督,生產專用、禁挪他用,有借有還、滾動發展和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轉使用的原則,在確保資金用途和安全的前提下,不斷放寬借款條件、簡化借款手續、縮短放款時間,激發了群眾借款發展產業的熱情,村民紛紛要求加入互助資金協會。村上成立理事會和監事會,健全互助資金協會章程、制度及資金管理制度,互助資金管理辦法。成立5戶為一個聯保小組,每組1名組長,會員借款時由組長簽字,理事長嚴格審核后,確定本戶借款屬發展產業方可辦理借款手續。按照制度借款時限為6個月,最長時間不超出12個月,借款數量2015年以前每戶5000元,2015年以后每戶1萬元,對借款戶及時通知,確保在12個月內收回,本組成員負有連帶責任,確保借款安全性,保證按時放款、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