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田琳)今年上半年,商州區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41人,其中自主返鄉148人,單位親屬村(居)委會接領33人,救助管理機構護送返回42人,幫助14人聯系親友,站外救助4人。
據了解,該站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宗旨,按照“自愿救助、無償救助”的原則,強化首接責任制、上街巡查制度和值班制度,提高救助工作主動性,確保救助工作常態化。采取分工協作、巡查搜救等形式,對無家可歸人員實施保護性救助,對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實施關愛性救助,對遇到臨時困難群眾實施保障性救助。上半年該站為受助人員提供飲食208人次,住宿120人次,發放救助物品66人次,提供通訊、乘車憑證及轉介服務共計241人次。
開展專項行動,增強救助工作能動性。在節假日、嚴寒炎熱極端天氣期間,及時啟動應急預案,開展“夏季送清涼”“冬季送溫暖”活動,每天增派車輛和人員,攜帶救助物資對城區實施“拉網式”巡回救助。同時發放愛心救助卡等形式提高知曉率,方便勸告、引導流浪乞討人員向救助管理站求助,促使愛心市民見到流浪乞討人員時能及時向救助管理站反映,以便能及時救助。
近年來,救助工作呈現多元化,職業騙助、職業乞討、傳銷受騙、務工不著、尋親不遇、丟失錢財、被盜、被搶等自身無力解決食宿,又無親友投靠等因素,使救助人數急劇增多,管理工作強度增大,該站經甄別屬于救助對象的,分類采取多種救助方式:對有能力自返的提供車票及伙食費;核實地址信息中的老、弱、病、殘、精神障礙者通知家屬接回或者護送回家;站內受助者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送定點醫療機構治療;對于家庭地址不清的智障人員,入站后采取在市級報刊登尋親啟事、頭條尋親、微信轉發、照片信息登錄全國尋親網等措施幫助尋親。對查找不到家庭地址的救助對象采取就地安置,定期回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