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 張溢
沿著蜿蜒的山路,車子顛簸前進,在轉過好幾個彎后,預料之中的一個施工現場出現在眼前,幾輛大型挖掘機在河道里推石清淤,數十名工人正在緊張有序地配合挖機作業,金屬與石料相互碰撞,“哐當、哐當”的聲響在山谷里清晰地跳動著。這里是商州區腰市鎮39處水毀農村公路的其中一個修復現場。
快速搶通水毀路
8月6日至8月17日,商州區境內普降大到暴雨,導致腰市、楊斜、板橋、大荊等15個鎮(辦)77條農村公路發生多處路面沖毀、路基掏空、橋梁沖毀、塌方、泥石流等水毀情況,直接經濟損失1200多萬元。其中8月6日暴雨導致腰市鎮腰馬路交通中斷,直接影響廟灣村、馬角村、雙廟子村3個村1307戶3944人的安全出行。災情發生后,區交通局立即啟動汛期應急預案,區上領導及區交通局負責人、干部職工冒雨沿著腰馬路徒步進溝,實地踏勘災情,現場制定應急搶險方案,隨即投入人力、物力開展防災減災工作。通過搶修,8月7日下午腰馬路行人已經能通行,8月8日下午已能通車。截至目前,全區所有鎮辦水毀道路已全部搶通。
“暴雨下過之后,出村的路被沖斷了,大家都熬煎出不了門,就醫啊、采買啊全成了問題。沒想到這些干部這么快就進了溝,給我們搶修公路,第二天路上就能過人了,第三天車也能通了,實在是麻利。”馬角村支書兼主任李占良指著不遠處已經搶通的路,笑著給我們講述他的喜悅心情。
今年以來,商州區交通局將作風建設專項整治活動作為推進工作的有力抓手,圍繞交通脫貧“兩通”(建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車)目標任務,較真碰硬,把壞的作風破除掉,把好的作風立起來,在全系統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
搶險保暢只是短期任務,為了切實改善山區群眾的出行環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確保農副產品銷得出去、生活必需品運得進來,商州區交通局積極爭取項目、爭取資金,先后投資6403萬元實施通村公路“油返砂”治理122條170公里、投資15213萬元新建114條234公里,把通村進組的道路修到村民家門口,讓當地村民實現脫貧致富。
通村客運換新顏
正在路上走著,遠處一輛嶄新的小客車穩穩駛來,車身印著“通村客運”4個字,車前“馬角村—腰市鎮”的牌子顯示出了車程范圍。車上傳來的歡聲笑語引人注意,記者招手讓車停了下來,與鄉親話起家常。
“我叫郭飛,是咱通村客車的專職司機。我原來開自己的車捎人,成本大還不安全,現在政府給配了新車,還規范了發車時間,我開車都輕松多了。”司機主動介紹道。
郭飛還向記者分享:“前幾天我開車到了腰市鎮,剛把人下完,就接到了三組楊慧婷她婆婆的電話,說是她兒媳要生了,我就趕緊開車往村里走去接人。一路上緊張得不行,把人安全送到醫院后才松了一口氣。”“我不覺得累,平時安全送大家進出,偶爾有什么緊急情況,我還能幫上忙,多有意義。”郭飛自豪地笑著說。
作為腰市鎮的偏遠村,馬角村、雙廟子村過去乘車難、出行難一直是當地群眾頭疼的問題。路修通了,群眾出行也必須得到有效保障,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商州區交通局不斷探索運行模式,積極籌措資金,購置投放安全系數高、符合國家有關運營技術標準的7座江淮小型客車7輛,針對19個建制村不通客車問題,在現有通村客運線路的基礎上開通以鎮為中心、以各建制村為節點的的通村客運區域線路,致力打通群眾出行與產業發展“最后一公里”。
此次投放運營的小型客車惠及劉灣街辦、夜村鎮等11個鎮辦28個村,受益群眾3萬多人。至此,商州區286個村(社區)客運班線實現全覆蓋。隨著車輛的運營,在為邊遠建制村群眾提供出行服務的同時,也為商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通組路面全鋪設
車子向溝深處繼續前進,依然是寬敞平整的水泥路,一位鄉親正坐在路邊的田埂上查看自己的存折,“門口的路原本是砂子路,下了雨后,砂子和泥混在一起,我走路就得特別小心。”雙廟村74歲的大爺曹建民說:“現在這路干凈平整,我坐在路邊安安穩穩,太陽下看存折也看得清清楚楚。”大爺的笑容在太陽地映照下格外明朗。
商州區交通局自作風建設專項整治活動以來,把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干部作風建設的主戰場,高位統籌,倒排工期,繪制商州交通扶貧工作時間表和路線圖。施工中,著力抓好關鍵部位、關鍵環節、關鍵技術、工程材料的質量安全管控工作,抽調精兵強將,調配專業技術人員,確保一個項目一個方案,一個項目一套人馬,避免為趕工期而犧牲質量,做到質量進度“兩手抓、兩不誤”,堅持在交通項目建設中檢驗能力,在解決群眾出行中錘煉作風,在搶險保暢中展示形象,努力打造優質工程,以作風的大轉變推動交通運輸事業大發展。
今年,商州區新建深度貧困村通組路139公里,全區所有行政村全部實現通瀝青(水泥)路。道路的建成通車,使得客、貨運輸車輛能夠直達田間、地頭和農民家門口。
“有了寬敞的通組路到家門前,還有通村車按時按點發車,我們出門干啥都方便。”雙廟村四組的郭軍良在記者離開前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