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雨萌 白志鑫
陽春三月,晴空萬里,春風和煦。記者來到商州區牧護關鎮,遠遠地就看見不少村民在農田里辛勤耕耘。
牧護關鎮地處秦嶺之巔,平均海拔1300米,屬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區。當地村民除種植土豆等糧食作物外,勤勞的村民還會發展中藥材、食用菌、生豬、牛、雞、蜜蜂等產業,以多種方式拓寬增收致富渠道,信心滿滿奔向小康生活。
聽聞牧護關鎮龍床村九組有戶人家養蜂養得好,我們便跟隨牧護關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史建鋒前去一看究竟。山路斗折蛇行,翻過兩座小山后,沿著筆直的通組路,我們來到養蜂戶王明海家。
今年79歲的王明海有著10多年的養殖蜜蜂經驗,他目前養殖了400多箱中華土蜂。一走進王明海家,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嗡嗡”地在房前屋后飛舞。
從一開始的試試看,到現在初具規模的土蜂養殖園,王明海和兒子王濤付出了很多心血。整天和蜜蜂為伴,王明海和家人被蜂蜇是常事。
“一開始也害怕呢,后來就習慣啦!蜜蜂蜇人后自己也死掉了,它們不是故意的。”多年的養蜂生活,讓王明海深深喜歡上了蜜蜂。
王明海說,他以前只養了9箱蜜蜂,通過不斷分箱,已發展到如今的400多箱。每年農歷三月是蜜蜂分家的時候,王明海和家人會提前為蜜蜂準備好新的蜂箱。到了蜜蜂分家的時候,王明海和家人把舊箱中的王臺放入新蜂箱,再將老蜂王和它的追隨者放入新箱。有時候,一箱蜜蜂可以分成四五箱,王明海家的蜜蜂規模就是這樣一步步擴大的。
一開始,王濤只是搭把手,跟著父親王明海學習養殖蜜蜂,到后來就逐漸成了家中養蜂的主力軍。王濤認為,要將蜜蜂養殖做大做強,僅靠既有的經驗和土方法是遠遠不夠的。王濤抓住培訓學習機會,積極參與,用心學習,不斷提升自身養蜂技能。如今,村里誰家養的蜜蜂生病了,就會找王濤幫忙。不僅如此,也常有外地的養蜂人慕名前來向王濤請教養蜂技術。
王明海家距離后山很近,山上養殖著400多箱蜜蜂。此時春光甚好,繁花盛開,正是蜜蜂外出采蜜的好時節。王明海說,蜜蜂很勤勞,春采桃花、梨花、蘋果花以及中藥材的花粉,秋采菊花、貝子花、板栗花的花粉,近處的花粉采完了,它們還會飛到很遠的地方采蜜。
“我們這里地處秦嶺深處,空氣質量好,中藥材資源豐富,蜜蜂采了這些花粉,產出的蜂蜜氣味清香濃郁,味道純真甜美,還有促進睡眠的功效。”史建鋒說。
每年農歷四月是王明海一家人最開心的時候。搖糖取蜜,是收獲,更是喜悅。他們一家人齊心協力,通過在村口擺攤設點、市區超市和網上等銷售蜂蜜,銷量還不錯。由于他們家的蜂蜜品質好,有不少回頭客還驅車到王明海家購買。
養殖蜜蜂提升了王明海一家人的生活水平,讓他們的日子如蜂蜜一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