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賈書章 韓露
“抓緊時間,加工完這一車,今天咱們就收工了。”3月8日,臨近傍晚,在商州區楊峪河鎮廣緣中藥材收購點,趙建良對正在用切片機加工黃姜的婦女們說。兩臺切片機轉個不停,切出的黃姜片散發著一股濃郁的藥材味兒,旁邊六個人忙得不亦樂乎。
趙建良,中等身材,一身樸素的衣著,笑起來滿臉憨厚,顯得老練持重。他一雙滿是膙子的大手特別有力,一大袋藥材用手一抓就提了起來,準確地扔到了貨車上。說起合作社的經營情況,今年57歲的趙建良如數家珍,他在中藥材種植和購銷行業摸爬滾打已有23個年頭了。
1982年,趙建良參軍入伍。三年的部隊生活,讓他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如磐石的好品質。退伍返鄉后,他被安排在公社擔任放映員。工作第二年結婚成家,婚后育有兩個孩子。隨著電影放映業的衰退,趙建良打算自主創業干一番事業。一次偶然的機會,趙建良接觸到了藥材收購的事情。隨后經過多次了解,他萌生了從事中藥材種植和購銷的念頭。1989年,趙建良毅然辭去電影放映員工作,投入到中藥材種植和購銷行業。然而,創業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由于缺乏中藥材種植技術,加之對市場把握不足等原因,他一下子賠了十幾萬元。
部隊生活練就了趙建良堅強不屈的性格。他先后前往河北、河南、山東等地找銷路、學技術,還積極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通過不斷摸索,中藥材種植和購銷規模不斷擴大,趙建良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也成了中藥材方面的行家里手。
日子過好了,趙建良忘不了鄉親們曾經對自己的幫助。他決心帶著大家一起致富,2015年成立了商州區楊峪河鎮廣緣中藥材種植推廣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投資130多萬元,流轉土地12畝,用于種植白及、黃精、豬苓等中藥材。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納社員20多戶,每年給社員發放工資10多萬元。他還依托產業發展,免費向藥農提供種植技術指導。近幾年,他又不斷拓寬中藥材收購種類。特別是增加了野生酸棗、野生菊花的收購,年收購量達到1000多噸,帶動周邊廣大農戶實現了穩定增收。
“目前已經收購黃姜近60噸,這里面滿滿一倉庫的槐米也能賣上個好價錢。”趙建良一邊領著我們參觀他的中藥材倉庫,一邊向我們介紹。
趙建良經過一番努力,成了商州區中藥材行業內當之無愧的“老前輩”。在他的推動下,成立了商州區中藥材商會。商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先后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中向市紅十字會捐款2萬多元。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趙建良組織商會向商州區慈善協會捐款1萬元,還為商州公安分局防疫一線的干警送去了防疫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