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 郭莉平
、
盛夏時節的商州區楊峪河鎮楚山社區,一排排樓房錯落有致,掩映在青山之中。午后的陽光透過淡薄的云層褪去了光熱,小區搬遷群眾三三兩兩圍在一起拉著家常。
一墻之隔的陜西天姿衣格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的縫紉車間,李金茹正神情專注地坐在縫紉機前,雙手來回穿梭,忙碌不停。“我是楊峪河鎮銀明村人,后來通過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到了這里,并在社區制衣廠上班,不僅過上了‘樓上居住、樓下務工’的生活,還能接送孩子上學。”現在的新生活讓李金茹笑逐顏開。
徐毅是社區制衣廠的后勤保障人員,也是一位“寶媽”。早上,她安頓好年幼的孩子后,便匆匆下樓上班,主要負責包裝、收貨、發貨等工作,每天忙碌而充實。“每天上班時間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中午在灶上吃飯。服裝制作是按件計費,干得越多,工資就越高,加班的話一個月就能拿到3500元左右。”徐毅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與活力。
室外熱浪滾滾,室內卻是一片清爽。工人們井然有序地操作著機器,對手中的布料進行拷邊、熨燙、裁剪。公司負責人李建利來回巡視,不時停下來檢修機器、與工人們交流溝通。
李建利是楊峪河鎮人,如今在西安經營著兩家工廠。一次回家探親時,他看到家鄉閑置勞動力較多,為了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他便帶著啟動資金回鄉建廠。
今年3月份,李建利在楚山社區的支持下,在小區地下室規劃出了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服裝加工廠,并成立了陜西天姿衣格服裝有限責任公司,主營服飾制作、服裝加工銷售等業務,以訂單式加工和線上銷售為主,共投資100多萬元,現有員工70人。
從偏遠山區到舒適小區,從泥瓦房到高樓房,從地里刨食的傳統農民到社區工廠上班的新居民。如今,許多群眾在社區工廠實現了“一人就業,一家致富”的夢想。
楚山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建濤表示,楚山社區將不斷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力度,積極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抓好黨建特色亮點工作,并按照“三建三帶”要求,把社區工廠建在易地扶貧搬遷點上,持續做好3個社區工廠就業工作。
目前,經商州區人社局培育認定的就業扶貧基地、社區工廠共有70家,累計吸納就業人員7286人,真正使易地搬遷群眾安居樂業、過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