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6月15日,驕陽似火,商州區醫藥食品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挖掘設備揮臂作業,施工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繁忙奮戰。
在距離這里40分鐘車程的商州區木耳產業示范園,一座座木耳大棚整齊排列,一朵朵肥厚光亮的黑木耳在陽光的映照下,泛出的橘紅色柔光映紅了人們的笑臉。
連日來,我們走進商州區項目建設現場、企業生產車間,一幕幕奮力爭先的建設、生產場景,展現出了比夏日氣溫更加火熱的激情。
今年以來,商州區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聚力打造醫藥康養、綠色建材、智能制造、特色農業等重點產業,全力推動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鍛造高質量發展的康養引擎
六月的商州,草木蔥郁,各類中藥材生機蓬勃。
在位于沙河子鎮的篤誠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臺臺機器飛速運轉,分揀后的中藥材通過粉碎、浸泡、提取、冷卻、包裝等環節之后,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是蘇陜協作項目,當初之所以落地商州,就是看中了這里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良好的營商環境,目前企業形成了以紅景天苷、金絲桃素、金銀花等為主打的上百種中藥材提取產品。”篤誠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綜合辦主任王靖雷介紹,“同時,我們也將根據目前市場前景,進一步擴大規模,帶動當地中藥材產業發展。”
圍繞全市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目標,醫藥康養產業正成為商州區主導產業之一。
在大荊鎮,一家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陜西森弗天然制品有限公司,猶如丹江畔的一顆明珠,亮麗璀璨。“商洛的土壤和氣候環境非常適宜菊芋生長,好的菊芋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菊粉。”在森弗公司董事長金新康眼里,做健康產品,需要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
作為返鄉創業人士的金新康把小菊芋做成了大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數字化益生元(菊芋)制造中心,年可加工菊芋10萬噸,生產菊粉4000噸,固態飲料、液態飲料、軟糖、壓片糖等十多個系列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歐洲和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森弗公司旁邊,康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6條生產線,分別是中藥飲片生產線、發酵飲片生產線、毒性飲片生產線、直接口服飲片生產線、中藥提取物生產線以及中藥制劑生產線。
“我們的核心產品主要以中藥飲片為主,中藥提取物為輔。”康城醫藥副總經理陳鵬說,“2021年公司完成產值4000多萬元,今年預計實現產值6000多萬萬元。”
與此同時,總投資20億元的商州區醫藥食品產業園項目也正在這一區域加緊建設。
“整個醫藥食品產業園項目分三期建設,目前一期項目已經完成投資1.6億元,將于7月底全部建成。我們在加快建設進度的同時,積極加大招商力度,確保項目竣工和企業入駐無縫銜接。”商州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副主任全凱自豪地說。
該項目的實施不僅促進了商州區康養產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豐富的生態資源、中醫藥資源以及康養旅游資源,讓商州乃至我市發展康養產業底氣十足。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根。隨著企業的不斷集聚,鏈條不斷延伸拉長,商州醫藥康養產業加速崛起,必將為全市打造“中國康養之都”奠定堅實基礎。
讓綠色成為產業發展的鮮明底色
走進西北地區最大的生態智能家居生產基地——陜西眾合森工實業有限公司,上百名工人正在生態板材車間、智能家居車間、生態木門車間嫻熟地流水作業,機器轟鳴運轉,現場熱火朝天。
該企業以發展綠色環保和生態健康家居產業為核心,所有原材料均符合國家環保EO級標準,零油漆、無甲醛。這里處處散發著“智”與“綠”的氣息,折射出商州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質量效率提升的高質量發展之變。
“該項目投產后,產值每年都在穩步增長,去年將近2億元,今年預計將達到2.6億元。”公司總經理何剛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集眾人之力,積極投身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創建行業生態之美,融進未來新技術的發展大潮中。”
風勁帆滿,海天遼闊。商州區各類企業搶抓發展機遇,堅定地走在綠色、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必將打開產業發展新天地。
“7.5公里的天然氣管道,真是給我們企業解決了大問題。”看到鋪設到門口的天然氣管道,陜西嶺南佳泰建筑節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杰高興地說。
據介紹,該公司建設的新型綠色建材生產項目總投資8億元,占地面積80畝,一期投資5億元,建設年產50萬立方米ALC(蒸壓加氣混凝土)生產線;二期投資3億元,建設年產20萬立方米PC(混凝土預制件)生產線。
企業哪里有困難,包聯干部就幫助到哪里。商州區縣域工業集中區管委會黨政辦公室干部陳媛媛作為該企業的包聯干部,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積極幫助辦理各類手續,更是及時聯系天然氣公司,將天然氣管道修到企業門前,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
“今年2月8日開工以來,我們加班加點趕工期、搶進度,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60%。”陳杰告訴我們,“嶺南佳泰按照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將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硅質尾礦和電廠的粉煤灰脫硫石膏,同時廠區內部的熱能也將得到循環利用,真正做到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消耗。”
綠色發展正在成為商州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最靚底色。
推進現代農業駛入“快車道”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近年來,商州區全面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發展“特”“優”現代農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
特別是商州區高點謀劃、精心布局、聚力推進,切實在“小木耳,大產業”上下功夫。目前,“一園一鎮兩節點”木耳產業大格局已經基本形成。
走進商州區木耳產業示范園,一排排菌棒上的木耳長勢旺盛,煞是喜人,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晾曬,一派豐收景象。
“我們木耳產業園年產值3000萬元,實現利潤750萬元。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成品干木耳采摘7萬多斤,吸納周邊150名群眾務工,同時帶動了21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商州區潤科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王佳輝高興地說道。
該公司投資約1億元,年可生產春秋兩茬木耳1000萬袋,其中自行經營菌棒400萬袋,其余600萬袋菌棒銷售至附近食用菌基地。
吳亞靜家住沙河子鎮張村村,現在她和很多上班族一樣,在家門口實現了按時上下班,“在這里上班離家近一點,一個月工資收入2000多元呢。”吳亞靜開心地說。
木耳產業的做大做強,提升了產能,增加了就業崗位,使小木耳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大產業,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帶領越來越多的致富能手通過木耳產業實現了致富。
未來,商州區木耳產業將充分依托現代化菌棒加工廠、木耳產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木耳種植中來,使小木耳蝶變大產業,跑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