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盧建平)今年以來,商州區堅持以“楓橋式”工作法為載體,緊緊抓住“排查、化解、源頭防范”三個關鍵環節,牢固樹立“預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綜合運用“六法”排查矛盾糾紛653件,化解641件,化解成功率達98%以上,有效提升了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質效,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會用統籌工作法,解決“誰來排查化解”的問題。商州區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組建306支“平安志愿者”服務隊,常態化佩戴紅袖章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預防處置工作,把平安建設和矛盾糾紛排查觸角延伸到各片區(網格),有效彌補了矛盾糾紛排查和上報“空白點”。全區共劃分片區(網格)4619個,配備片長(網格員)4619人,由片長(網格員)負責包戶村(居)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筑牢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第一道防線”。
多用一線工作法,解決“如何排查化解”的問題。嚴格落實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三級閉環管理工作機制,按照村(社區)每周1次、鎮(街道)半月1次、區上每月1次的標準召開矛盾糾紛研判分析會議,確定矛盾糾紛風險等級,提出預警和解決辦法。采取“先片區、后村(社區)、再鎮(街道)”的模式逐級調處,確保矛盾糾紛排查不漏“一人一事”,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
善用項目管理法,解決“由誰負責”的問題。由區、鎮、村三級綜治中心牽頭,摸清矛盾糾紛底數,根據矛盾糾紛性質類型、難易程度、轄區情況等因素,為每個矛盾糾紛制定一個化解方案,成立一個化解專班,逐一落實責任人和化解時限、管控要求,實行“一張清單”管理。區綜治中心根據工作推進情況及時提醒、督辦,實現矛盾糾紛化解一抓到底。
巧用典型引路法,解決“不會調解”的問題。積極支持“和事佬調解室”“老支書調解室”等一批個人品牌調解工作室,邀請調解專家對全區18個鎮(街道)、288個村(社區)調委會的1562名調解員開展業務培訓,提升調解工作水平。推廣“院落說事會”“五心工作法”等一批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典型經驗,不斷完善“日常事片區議、焦點事小組議、綜合事村(社區)議、專業事鎮(街道)議”的四級矛盾糾紛調處體系,提升能力建設。
敢用獎懲激勵法,解決“不愿調解”的問題。健全完善以案定補實施辦法,按照簡單、一般、復雜、疑難四種類型,對應100元、200元、300元、500元標準實行以案定補,激發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熱情。區財政每年對每個鎮(街道)落實10萬元矛盾糾紛調處和信訪積案化解工作經費,最大限度調動基層化解矛盾糾紛積極性。建立“日交辦、周通報、月督查、季調度、年考核”工作機制,執行“三色”通報制度,對工作開展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嚴肅追責問責。
妙用綜合防治法,解決“源頭防范”的問題。全面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和“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積極開展“一月一主題”法治宣傳活動,將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送到群眾身邊,引導群眾知法、懂法,學會用法止紛爭。每個村(社區)培養一名調解能人,將其納入全區人民調解員專家庫,處理復雜疑難矛盾糾紛時,統一調度,資源共享。積極開展“無訟村(社區)”“無訪村(社區)”創建活動,從源頭防范矛盾糾紛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