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董旦旦
連日來,商州區牧護關鎮緊抓時間節點,以食用菌產業致富帶頭人為示范引領,積極引導相關村(社區)進行菌袋加工,助推全年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3月12日,走進秦嶺腹地的商州區牧護關鎮,不時見到當地群眾忙碌制作菌袋的場景。在秦關社區的商州區恒興圓農業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牧護關食用菌基地,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企業負責人趙燕一邊察看大棚里菌袋的養菌情況,一邊指導群眾進行菌袋加工等事宜。
“我們的平菇再有1個多月就要上市了,主要銷往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年產值700多萬元。我們會回收全區的廢舊食用菌袋,然后再加工、再出售,保護了當地環境,經濟效益也可觀。”趙燕說。
2017年,該公司在區委、區政府食用菌產業扶持政策及蘇陜扶貧協作項目資金的支持下建成投產,主要以發展反季平菇為主,每年菌袋產量在200多萬袋以上。企業吸納當地100多名勞動力常年在基地務工,還帶動秦關、秦川、秦政、鐵爐子等村(社區)發展食用菌產業。
“在這兒干活能管上孩子,能管上家里老人,多勞多得,一個月掙3000多元,一年能干上十來個月。”秦嶺村村民張亞娟說。
“每年春季開始生產,邊做棒子邊生產,蒸好以后滅菌、接種,然后就要出菇了。一年加工20萬袋,很實惠。”秦關社區產業大戶陳民干說。
牧護關鎮持續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的關鍵舉措,今年預計產量1300萬袋,涉及秦關、秦嶺、香鋪、西溝、黑龍口等10個村(社區)。目前,轄區大部分食用菌基地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制棒、養菌等。
“下一步,牧護關鎮將依據各級扶持政策,加大幫扶企業力度,助力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群眾增收致富,進一步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基礎。”牧護關鎮黨政辦主任牛益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