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qū)仁和社區(qū)居民任琴娃36年照顧腦癱兒子
本報記者 方 方
“我只希望他能過得快樂一些,能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6月24日,家住商州區(qū)劉灣街道仁和社區(qū)的任琴娃正在給生病在床的兒子小孔擦拭身體。她用愛守護腦癱兒子36載,事跡感動了許多人,今年6月入圍2024年第一期孝老愛親類“商洛好人”。
任琴娃今年57歲,歲月的痕跡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她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和溫柔。1988年,她的兒子因早產(chǎn)不幸成了腦癱患兒。“娃6歲的時候我?guī)ノ靼仓尾。瑑纱问中g之后沒有恢復的跡象,醫(yī)生建議保守治療,后期只能靠藥物維持。”任琴娃說,當時家里條件不好,手術的費用都是借的錢,為了還債,她的丈夫去山西煤礦打工。“我丈夫走時還交代,礦上工資高,生活費存起來給娃吃點有營養(yǎng)的,剩下的用來還賬。”任琴娃說。然而,命運卻給了任琴娃一個沉重的打擊,丈夫因礦難不幸離世,留下她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任琴娃幾乎崩潰,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因為她是兒子唯一的依靠。
為了生活,任琴娃在家務農(nóng),每天早早起床,用綁帶將孩子綁在身上下地干活,除了種地,她還要喂豬、養(yǎng)雞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的病情愈發(fā)嚴重,全身肌肉萎縮,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大小便失禁,只能作簡單的交流。知道她的情況后,鄰居們紛紛送來舊衣物接濟她,她將舊衣服縫成尿布,就連平時用的浴缸、便盆等生活用品都是她自己做的。她還學習各種康復知識,在家給孩子做康復訓練,為其按摩、拉伸,幫助他緩解身體的僵硬和疼痛。然而,每次看到兒子痛苦的表情,她總是偷偷掉眼淚。
2010年,任琴娃經(jīng)過熟人介紹去西安的一家物業(yè)公司當保潔,踏上了帶著兒子打工之路。“我租了一個很小的房子,每天凌晨4點起床給孩子做兩頓飯,提前放在保溫壺里,這樣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做兼職。”任琴娃在西安打工11年,打掃衛(wèi)生、洗盤子,一天打3份工,全年無休,這樣的工作強度使她疲憊不堪,幾次暈倒在小區(qū)樓道內(nèi),被業(yè)主送往醫(yī)院。即使如此,她也沒有請過一天假,依然努力干好工作。“我去小區(qū)后,因為干的好,公司把我評為優(yōu)秀員工,領導頒獎時知道了我和兒子的事情,破例讓我把兒子接到員工宿舍。”她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一些業(yè)主自發(fā)給她捐贈衣服、食物,公司也為她申請困難員工補助,還贈送了一把輪椅和3000元現(xiàn)金。
“還是黨的政策好,讓我從危房搬進了樓房,這是我一輩子也不敢想的事情。”2021年,任琴娃在移民搬遷中分到了一間公寓房,這使她激動不已。平日里,她總是推著兒子在院子遛彎、曬太陽,兒子的精神狀態(tài)也好了很多。“社區(qū)知道我的情況后,幫我爭取公益性崗位,每個月發(fā)500元工資,還有政府給的低保1100元,我很知足。”任琴娃在社區(qū)人員的幫助下獲得了公益性崗位和片長的工作,每天承包所負責區(qū)域的衛(wèi)生打掃、入戶政策宣傳等工作,再也不用帶著孩子去外地打工了。
“非常感謝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好心人,我現(xiàn)在過得好了,離不開別人對我的幫助。”任琴娃說,目前,為孩子治病欠下的十幾萬元已經(jīng)全部還清,她也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如今,任琴娃的兒子已經(jīng)36歲,她依然堅持每天為他做康復訓練。任琴娃說:“只要我還能動一天,就會一直照顧他。”任琴娃的付出并沒有白費,她的愛讓兒子感受到了溫暖,雖然無法用言語表達,但其眼神中充滿了對母親的依戀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