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商州區緊緊圍繞“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這條主線,以“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緊扣“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截至9月底,全區鄉村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村級集體經濟逐步壯大,走出了一條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廣闊大道。
壯大農業產業 拓寬致富之路
近日,商州區三岔河鎮閆坪村食用菌大棚,鮮嫩的香菇從菌棒中探出,務工群眾熟練地采摘著,臉上滿是幸福的笑容。“我們這里今年發展香菇60萬袋,一年兩茬,夏菇和冬菇都采取外購菌袋,聘請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管理,出菇情況非常好。”經營者陳山川興奮地說。
商州區積極壯大以“藥、果、菌、畜、薯”五大區域為主導的農業產業和菊芋、豆制品、土蜂蜜、水產、設施果蔬等特色產業的“5+5”農業產業體系,目前,全區已發展食用菌8500萬袋。
如今,陜南食用菌產業集群獲農業農村部批準立項,2024年支持商州區產業獎補資金1400萬元;食用菌產品生態價值實現典型案例被省市宣傳推廣;商州區潤科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的多個單品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這些成績的取得,充分展現了商州農業農村工作的新氣象、新面貌。
延伸產業鏈條 三產融合加速
走進占地43畝、擁有37個養殖池的國漁三岔河水產養殖示范園,金鱒、虹鱒、三文魚、鱘魚等冷水魚及常規觀賞魚類正在池內暢游,充滿生機。這些都得益于公司利用“MRNH生態養殖系統”以及數字化監測分析系統,對養殖過程進行全過程跟蹤監控的現代化技術。
近年來,商州區積極延伸產業鏈條,以農業為依托,通過多種方式整合資本、技術和資源要素,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為提升漁業發展水平,引進中國農業大學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先進技術,投資3000萬元建成綠色智慧漁業工廠化項目,引領“水產+”產業創新發展。
據悉,國漁三岔河水產養殖示范園可年產多種魚類30萬斤,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同時,商州區還投資1.5億元建成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食品加工產學研示范基地,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
創新“三個四”模式 民宿產業蓬勃發展
時下,民宿作為新興的旅游住宿業態,憑借其獨特的魅力和優勢逐漸成為文旅消費市場的新寵。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民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近年來,商州區創新“三個四”模式,按照“三個靠近”(靠近城區、靠近景區、靠近園區)的原則,精心策劃張峪溝、三岔河等“四大民宿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民宿產業發展。
在發展民宿產業過程中,商州區還積極探索國有企業引領、頭部企業示范、社會資本跟進、群眾自主發展“四個渠道”,注重盤活資產、聯農帶農、運營前置、品質提升“四個關鍵”,提升民宿品質,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學習“千萬工程”經驗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北寬坪鎮寬坪社區堅持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重點任務和促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積極推進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持續深化“421”行動,鄉村風貌煥然一新,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為抓好和美鎮區建設,商州區突出北寬坪鎮與三岔河、牧護關、腰市等7個鎮,圍繞沿高鐵、高速、國省道干線、主要河流的重點鄉村,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同時,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紅色鄉村旅游產業,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大文化廣場建設力度,持續優化農貿市場環境,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商州區將不斷探索創新,加大工作力度,推動農業產業蓬勃發展、鄉村全面振興,讓農村更美、農民更富、農業更強。